第138章 《大树下的儿女》播出:丧彪咪咪,云开大哥……

整个暑假, 余寻光虽然没进组,但综艺接综艺,仍旧在工作忙得脚不沾地。

在这种情况下, 《大树下的儿女》的热播也算是聊有慰藉。

央视的剧一般都是不缺大盘的, 只要剧的质量不错,基本上能够保证稳定的收视。《大树下的儿女》在一套贡献的成绩也算亮眼,首日播出的第一二集的收视为2.1,第二天三、集的收视为2.3,往后的集数更是全部稳定在了2.5左右。

在剧宣期间, “韩雅琴”的名字同《大树下的儿女》紧紧绑在了一起。更多的人从多方渠道知道这位“伟大的母亲”, “可敬的好人”。在了解到原型之后,观众们便也明白这部电视剧制作的用意就是为了宣扬真、善、美的社会价值观。

现在的人们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 太过迷茫,他们需要一些更理想化的东西。

用意虽好, 但哪怕是央视制作方也无法干涉观众们用怎样的心情去看剧。由于剧的布景到位,有很多观众都把这部电视剧当成了年代剧来观看。

《大树下的儿女》第一集第一幕就通过韩雅清和小姐妹们面临的工人下岗潮,介绍了背景环境。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计划实施,众多工人接连下岗,掀起时代的浪潮。80年代本来就是一个有很多故事可以讲述的年代,这个时期的大家精神面貌开朗、活泼, 有很多人热爱那个年代,所以《大树下的儿女》甚至吸引到了一些老人的回忆。

讲述完韩雅清的生活后,镜头一转,来到了劳改所,在几个镜头之后,郑云开拎着背包站在铁门前。他剃着平头, 穿着的确良的衣服,仰头看着太阳,眼睛微眯。

《大树下的儿女》第一集采取的是双线并行的剪辑,以各种小角色串联起了韩雅清和郑云开等三个小孩的生活。比如说这个人刚才在韩雅清那儿买过油条,下一刻他走过的街边,就露出宋金红的小脑袋。

三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只能以捡垃圾为生。

就这,戴着红袖章的督察还嫌弃他们影响市容。

韩雅清在努力工作,眼看着早餐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她高兴地去电话亭里打电话给自己在外地读书的孩子汇报情况。

郑云开带着三个弟妹努力生活,他们找不到活干,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至少他们还能活着。雪花纷飞,天气很冷,四个孩子缩在桥洞底下,依偎在一起防寒。

当时在第一集就有弹幕说:

“郑云开和宋金红这四个小孩,真的好像流浪猫啊。”

有部分网友甚至特意去找了四只挨在一起的小猫和这个镜头对比。

“可怜的娃娃,可怜的咪咪。”

第一集的最后一幕就是宋金红、何晓强、孙国强三人来韩雅清的早餐上讨吃的。在第二集,郑云开出现,他凶巴巴的要给钱,钱却根本不够。他带着弟妹赶紧跑,还说遇到傻子了。

另一边,韩妈妈叹气说:“不管他们怎么想我,总之怪可怜的。”

两集尾首剧情相连,看下来,观众们是笑中有泪,心里一阵发软。

“太离谱了,看到韩妈妈做好人好事我居然会想模仿,这难道就是榜样的力量?”

“四个宝宝都好可爱,嘴硬的大哥也好可爱。”

“大哥一边骂,一边小脸通红。像极了咪咪一边骂骂咧咧,还要一边吃我手上的香肠和猫条。”

“我能从郑云开的眼睛里看出他其实很感动也很感谢,但是这个娃怎么长了只鸭子嘴呢?”

“几个孩子都不敢再轻易相信大人了吧。毕竟之前遇到的大人只会抛弃他们,只会驱赶他们。”

“生而不养等于犯罪,望周知。”

“真的很好很现实,在中国,你上哪儿都有一口饭吃。”

“我们家就是开餐馆的,我爸从小就教我说,要是遇到没钱吃饭的,不要跟人家计较,这世上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事情多了去了。”

“因为未成年,所以找不到工作;因为被人瞧不起,每份工作都干不长久……这几个孩子捡破烂都没地方堆破烂,天呐,天崩开局。”

“我知道小孩们做过错事,可是社会对他们会不会太残酷了?唉。”

韩雅清人好,但少年人把脸面看得比天高,自尊心比成年人都强,自然不会天天去找她。为了弄口吃的,郑云开每天都会去工地上做事,就这,还被工头苛刻工钱。每次看到他灰头土脸的回来,找不到活干的三个弟妹心里都不是滋味。

一天,趁郑云开不在,何晓强提议,“欸,我们去找那个卖油条的,求她收留我们吧。我观察过了,她是个好人,心特别善。”

孙国强疑问,“非亲非故,她凭什么收留我们?”

“我们去给她打工,我们跪下来求她。”何晓强想要争取他的支持,把话说得大义凛然,“你难道还想看到大哥在工地上被人欺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