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无恶不作程俊卿
今天余寻光要拍摄的剧情便是程俊卿见完梁鼎盛回来之后, 和纪宗海的对手戏。
小憩一会儿,余寻光先去换衣服。
在《官运》里,个个角色无论男女, 都是一水的职业西装。比较有缘分的是, 当初剧组开启服装类目的招标活动时,正是由余寻光代言的那个手工西装品牌竞标成功。
这个西装品牌名为“尚雅”,一开始只做高端的手工定制西装。在签了余寻光的代言合同后,品牌的知名度呈井喷式增长,拓宽了市场, 也迎来了更多意向客户。为了能够留住这些用户, 尚雅又开辟出一条中端线,针对性的服务那些资金不太足, 却又有品质要求的客人。
《官运》服装组的组长和品牌方沟通得当,每个重要角色都配备了适宜的职业西装——当然, 领带,衬衫夹那些,就得看演员个人对角色的理解加以配置了。
待余寻光到达现场,饰演纪宗海的谷四民和饰演洪肃的刘和贵正站在一起,拿着一个盒子观摩。
余寻光瞟了一眼他们手里的盒子,靠近,“谷老师, 刘老师。”
“来啦。”
不上戏的时候,大家都是很和气的人。
谷四民年纪大了之后,经常演身居高位之类的角色,所以便也没做身材管理,特意将身材保持在健康的富态程度。到他这个年纪,已经算是“特型演员”了, 为了演好这些固定的角色,他一度下过苦功夫,去研究人家的动作以及语气。
在去年的《贞观长安》中,谷四民饰演的长孙无忌正是余寻光饰演的李承乾的亲娘舅,两人在戏里多有交流,戏外也常混在一起。余寻光是很喜欢观察,很喜欢提问的性格,那个时候他就问过谷四民相关问题。
谷四民和蔼,不吝于向小辈解惑。余寻光认真的工作状态很令人触动。有一次,他十分感慨地说:“小余啊,你别看我现在这样,年轻的时候,我跟你是一模一样的。”
余寻光当时对这句话没什么感悟,他是后来有一次重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才品味到了谷四民当初说这话时的心情。
祥子能从老马和小马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和将来,余寻光也能后从身边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和将来。
二十来岁的他做好自己,在能接触到的戏路里求出名、积累演绎经验。三十岁就像章晔、雷纬明等人,经历风雨后开始拓宽戏路,寻求职业高度。到老了,就像谷四民一样,不论曾经获得过怎样的成就,要还想演,就只有单一的角色可以选择。
演员一生的追求就是挖掘自身演技的更多可能,可一旦年纪上来了,还是免不了去重回单一的角色。
和祥子悲观的想法不一样,在余寻光心里,这并不是一件值得沮丧的事。
他老了之后还有老角可以演,多棒呐。
哪怕戏路被禁锢也没关系。从来不存在单一的角色,就像这世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世上也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人。要是能把相同的角色演出不同的效果,那才叫厉害。
对余寻光来说,只要有戏演,他不仅不怕变老,他也不怕变丑。
因为他身边还有刘和贵这样的例子存在着。
刘和贵是央戏90班的学生。那个年代的学校招生,是有特定针对“生旦净末丑”来挑选学生的。刘和贵天生精瘦,又有一张尖窄脸,便被老师以“丑角”的定位招进了学校。一部戏路,不仅有引领方向的主角,还有为故事拓展更多可能的配角。谁说他被定位成“丑角”就不能演主角了?刘和贵在校排舞台剧时,可能今天在《茶馆》里演刘麻子,后天就拢着袖子演“孔乙己”。
刘和贵从来不为演配角而痛苦,所以在前些年他拿到金晷奖之后,有一段关于配角发言。
他对于有些同样想法的年轻演员余寻光很是欣赏,哪怕相处不到半个月,他也愿意热情对待他。
跟年轻人在一起,好像自己也变年轻了。
刘和贵举了举手里的盒子,逗弄着,“猜猜这是什么。”
没有谜面的谜题,余寻光才不猜。他直接伸手把盒子拿过来,打开。
一条红白条纹的领带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今天的戏里需要用到一条“特殊的”领带做道具,余寻光想,就应该是这条了。
刘和贵说:“这是朱孟老师亲自去沪市的老裁缝铺里手工定制的,上午才拿回来。”
这条领带的象征意义不太好,从制片到导演统一的意思是,别让它跟商业品牌沾边。
省得有些商家没底线,等到剧播时无下限的营销。
他们仨站一块儿说话,没一会儿,邬震启抓着剧本过来了。
“老师们,怎么着,咱们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