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盛阳之下》首映:你神经病啊
一般来说, 一部新电影的凌晨点映场是为了为即将上映的电影造势,是只会邀请友好媒体、职业观影人、资深粉丝简单的安排个别两场,等他们看完后出稿刷好评为电影做前期宣传的。而今年在几十个城市开设凌晨场的《盛阳之下》公开售票, 显然就不属于这种针对“业内”的点映了。把评价和打分权利交到观众手中, 无形中透露出影片制作方的自信,也体现出院线方的不自信。
在春节播放恐怖片,这在以前都是绝无仅有的特例。虽说现在的年轻人赶时髦,可能不会去在意春节看鬼不吉利的说法,但恐怖片毕竟还是小众呀。在看到成片后, 现场部分观众一开始觉得《盛阳之下》应该定位成灵异喜剧片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在删去了所有恐怖镜头的101分钟的绿色版本中,它完全能贴合上这个标签类型。甚至于院线方最初在跟梅雅清谈合作时, 也只考虑到了安排绿色版的片源,是后来聂梵坚持, 并表示愿意为了125分钟的精剪版让利,双方拉扯了好几个回合,才有如今的光景。
聂梵当时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政策都通过了,我们国内的成年人难道还是不被允许看恐怖片吗?我们要赚年轻人的钱,要争取年轻人的市场,就不得不考虑到他们的喜好啊。”
就聂梵所知的,她这一代看着港片鬼片长大的年轻人, 可能是最希望看到大陆能够重新将的灵异恐怖题材发扬光大的群体。
《盛阳之下》101分钟的绿色版本也能看,但那毕竟是经过了删减,是一部不完美的片子啊。打个比方:考虑到儿童会模仿的隐患,绿色版里连柳盛阳“抽烟”的镜头都全部删掉了。要知道在设定里,柳盛阳抽的根本不是烟,而是他人供奉的香火。
导演和制作方的态度不能不重视。后来几大院线方回去开会, 一是顾虑到聂梵和余寻光强强联合的高爆率,二是有梅雅清的制作发行公司托底,三是聂梵称得上强硬的态度。一堆人你拉我扯,好不容易才拍板:就放两个版本吧。
院线做这个决定,不是所谓的“尊重创作者”那么简单。随着电影的多元化,国家本就有意向考虑影视作品分流分级。现在聂梵既然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家顺着她又亏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如果《盛阳之下》取得的效果好,还能成为一个由出票方控制的“电影分级制度”的成功案例。况且,被放到火上烤的《盛阳之下》还能为新春档的灵异恐怖类电影开个头。
除此之外,作为资本方的院线当然不是那么讲人情、有温度的慈善家,他们的本来面目就是善于剥削的资本家。为了这两个版本,梅雅清和聂梵,连带者余寻光都签了一个补充合同:院线方同意将《盛阳之下》的2个版本在平台上公开售票,但如果一个星期内该电影票房综合没有破15个亿,将会把原合同里35%的排片降低到20%。
这些幕后的故事当然不足为外人道也。观众们基本上看不出来,一些嗅觉敏锐的业内从业人员也只能从《盛阳之下》主演们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十五不带歇气的路演中,闻出一点端倪。
官方发布的通告中显示,这十五天中,制片人梅雅清、导演聂梵和监制林汝云三人的路演行程全部排满。演员方面,高苏、刘和贵去五天,文简去八天,剩下的两位主演余寻光和康芮晗是十五天都会跑满。当时在行程单刚公布就有人不理解:康芮晗是新人,想多跑几场路演增加一下自己的路人缘,可以理解。你余寻光什么身份?虽然是男主吧,但又不是第一部电影了,上回的作品也没有扑,有必要累死累活吗?难不成是真的想回馈观众?
背后的原因在网络上被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居然差点分析出真正的内因。大家都知道叶兴瑜在前些年的《大梦三千》赔了钱,缓到现在可能都没挣回来。余寻光都成为新生代小生第一了还不带歇气的跑路演,肯定是跟经济利益挂钩。有营销号就猜:余寻光绝对参与了《盛阳之下》的投资——不仅仅是叶兴瑜工作室的投资,是他自己个人的投资。
嘿!粉丝们和对余寻光有路好的观众们一听,更来劲了。
反正所谓的看电影都是在给资本送钱,那么看谁的电影不是看呢?给别人赚钱我还担心我的钱打水漂,给余寻光赚钱绝对值回票价。
于是便有了《盛阳之下》火爆的预售和全面开花的凌晨首映场。
《盛阳之下》的凌晨首映场为了配合午夜场的氛围,播放的一概都是125分钟的精剪版。这个时间段本来就不属于正常地看电影的时间段,但是看到上座率这么高,全国院线方的影院老板们又都知道《盛阳之下》的制作方和院线负责人间的那点故事,不少影院的老板都提前过来,守在场馆中,等着电影开映后站在通道处旁听观众们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