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蹀躞(第2/3页)
“不需要……”
任得敬皱了皱眉,杨沅从他眉眼前,隐约能看到一丝当初那个优雅、知性、美丽的都市女白领痕迹。
“如果我想要,哪怕是我想把夏国一分为二,跟李仁孝平分江山,他也会答应。
他没有实力不答应。除非我想把他赶下台,让他皇帝也做不成,他才会狗急跳墙。”
“可……现在不就是在让他下台吗?”
“是!可我不会摆事情出来,给他选择的机会啊。”
“所以……”
“所以,我们可以用几天的时间,装模作样地谈一个结果。
然后我会回兴庆府,你等着把这里纳入大宋版图就行了。”
他又强调道:“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找遍全天下,找到那条腰带!”
“当然,你得给任家一个好的结果。虽然,我从来没把我当成任得敬,但任家的人,一直在全力维护我。”
“我答应!”
杨沅也不会想到,对于西夏的谋划,会以一个如此神奇的方式得到解决。
在他原本的计划中,对西夏也是志在必得的。
而且,他有六成以上的把握。
只不过,这个全过程,应该会持续一年半以上。
他会拖着河套平原上的西夏人,全力谋略河西走廊。
彻底占领并统治河西走廊,至少也要到今年秋后。
然后,他才会谋略河套平原。
如果一切顺利,西夏只剩下一些四处逃窜的游兵散勇,也就没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
不过在这整个过程中,大宋要付出重大牺牲以及国力的损耗。
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次日,杨沅似乎恢复了正常。
他先找来监军韩靖北,告诉他昨日的谈判卓有成效,所以西线的讨伐,现在虽不能停止,却可以放缓速度。
至少不必为了尽快征服河西走廊,不计代价地进行进攻。
韩监军当然认可杨沅的决定,他觉得西夏如果愿意臣服于大宋,其实对河西走廊的战争已经可以停下来了。
如今杨沅只是想要放缓进攻的速度,避免过大的伤亡,他有什么不同意的?
于是,杨沅和监军联合署名,将这个决定迅速转去了甘州,通知刘锜和吴拱。
随后,杨沅与任得敬再次举行了和谈。
这一次,不是在大河之上,而是在应理城中。
杨沅要单刀赴会的时候,韩靖北、时寒、杨万里等人都快吓疯了。
杨万里差点儿给杨沅演上一出自刎死谏的剧目。
可这也没能阻止杨沅,他就只带着杨寿,领着一百兵,过“九渡”,去了应理城。
第三天,任得敬从应理出发,过“九渡”,到了沙陀城。
如是者五渡之后,双方开始具备了更高的信任,从属官们不再心惊胆战。
不过,大夏开封府少卿刘昇和大宋军前宣谕使韩靖北,则变成了一对“怨妇加弃妇”。
因为大夏国相和大宋杨沅经常是大把的时间单独谈话,不带他们。
这其实是很不妥当的一种行为,尤其是一旦将来出什么事,这会成为旁人攻讦杨沅的重要把柄。
至于任得敬,他倒是不担心,因为在西夏,也没什么人能弹劾他了。
否则,那就是“下跪何人?因何状告本官呐?”
不过,杨沅也不在乎。
等西夏国相献国归宋时,今日的私下会晤就是完全合理且必要的,没人能用此事对他做文章。
第九次渡河,是杨沅去应理城。
这一次,监军韩靖北就跟弃妇接回了府、怨妇扶了正似的,终于能正大光明地跟在杨沅身边,一起去了应理城。
杨沅和西夏国相达成了和谈的一系列初步意向,任得敬现在需要返回兴庆府,向西夏皇帝汇报和谈结果。
在征得西夏国皇帝李仁孝同意之后,加盖皇帝与国相的印钤,再把正式国书交给大宋使节杨沅。
杨沅接了国书之后,再向大宋皇帝递呈西夏国书,然后双方就开始一系列西夏改认宗主国的事务。
“杨安抚,请耐心等候本相的消息。”任得敬一语双关地道。
拓跋黑衣走到了杨沅面前,神情间有一抹沮丧,又有一种终于放下的释然。
“我大夏终究是国小力弱……”
拓跋黑衣的语气中有一丝不甘,更多的却是无可奈何。
西夏最初臣服于大唐,然后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等中原政权的藩属。
接着是大辽、北宋、金国……
转悠了一圈,先后认了十几个干爹,最终又认回了南宋。
可这就是夹缝里求生存的小国命运,拓跋黑衣曾经的一切努力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
任得敬从应理城返回兴庆府的时候,洛承安、颜青羽和岳佩莹等几名原“继嗣堂”后人,也正从北面返回兴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