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几人欢喜几人愁(第2/3页)
只能说,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官家赵惇收到消息时,人正清醒着。
只要杨沅不在身边,他连呼吸都是轻松的,犯病的时候也就比较少。
杨沅不在临安城,他就更轻松了。
获悉汴梁被收复,赵惇不禁号啕大哭。
大宋失去汴梁的时候,他还在他娘腿肚子里转筋呢,要说感情自然谈不上。
现在这种局面,大宋收复汴梁,只是让杨沅的威望和权势更上层楼,于他而言,当然也是没啥可高兴的。
不过,他有他的思考角度。
他自继位以来,实在是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政绩。
你瞧,这不就来了?
哪怕他现在就立刻禅让,在历史上,提到这件大事,也再绕不过他。
正旦日,一大早,赵惇就领着皇室成员和满朝文武去太庙祭礼神主,祭告祖先,举行了极为隆重的仪式。
并且,在祭告太庙之后,赵惇还宣布了一道诏命。
这是一道未经丞相杨沅审阅的诏书,但赵惇颁布的底气十足,丝毫不担心丞相不悦,亦或将诏书驳回。
因为这封诏书是宣布,收复之疆域,皆划为燕王封地。
封地之内,一切军事、官员任命、地方治理,包括外交等大小事宜,皆由燕王决策,报备中枢即可。
“封邦建国”这一步,也终于被迎来了。
此时的赵惇,俨然只是一个名义元首了。
……
杨沅是在与汴梁军民共同庆祝了正旦之后,才接见金国使者的,晾了他们好几天。
因为杨沅一系列政策的火速出炉,再加上正旦节的到来,汴梁城倒是迅速安定下来,还有了几分喜庆气氛。
这也得益于杨棠和那懒朔风的果断投诚。
不然的话,这仗继续打下去,满城凋敝,死尸枕籍,必然无法有此时气象。
杨沅此时驻扎在那懒朔风的开封留守府,杨棠和那懒朔风已经被他打包送去临安了。
有蒲察阿里布在大宋受到的优渥待遇,杨棠和那懒朔风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走的高高兴兴的。
等候了几日,满心焦急的蔡珪缓步走进了留守府的大厅。
在他身后,还跟着三个面蒙轻纱的窈窕女子,以及九个手捧锦盒的随从。
外面院子里,还有数十车礼物,停的满满当当。
杨沅高坐上首,几位将领分列左右,一起把目光投向来人。
“大金国使臣蔡珪,拜见杨丞相。“蔡珪恭敬行礼,态度谦卑。
“尊使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
蔡珪微微一笑,拱手道:“和谈!”
他轻轻一挥手,八名随从便打了锦盒,大厅上一时珠光宝气。
晶莹剔透的玉器,金光灿灿的佛像,装裱精美的字画。
“此乃我主一点心意,大金愿与大宋化干戈为玉帛。”
杨沅闪目望去,蔡珪缓缓走到那些锦盒面前,一一恭敬介绍:
“为表诚意,我主奉还大金当年从汴梁带走的《宣和画谱》真迹十二卷,柴窑青瓷十件。
此外还有黄金五千两。这,只是一部分。”
杨沅的目光微微地眯了起来。
《宣和画谱》中所载真迹十二卷,这可都是靖康之变时被金人掠走的北宋皇室珍藏啊。
“完颜亮,想要什么?”
对于杨沅直呼他大金国皇帝之名,蔡珪不以为忤,形势比人强,这时还计较什么。
蔡珪正色道:“只要大宋同意和谈,我大金国愿意向大宋称臣,南京路现有之地,尽数拱手相让,两国永结友好。”
“嗤~”,杨沅一声冷笑。
蔡珪面不改色,继续道:“京兆府路,我大金也会撤回所有兵马,把领土、子民,尽数拱手相让。”
大厅里顿时有些骚动。
南京路现在就剩下洛阳等寥寥数城还在金人之手了,是一定能拿下来的。
至于陕西战场……,如果金人主动相让,那可要减少无数的杀伐了。
眼见杨沅唇含讥诮,蔡珪知道,仍旧不能让杨沅满意。
他向后退了一下,又走到娉婷而立的三个女子面前,轻轻一拍手,三个女子便轻抬玉手,敛眉解去了面纱。
三女未解面纱时,只有盈盈双目,妩媚异常。
不过,“口罩美人”、“半脸杀手”在这世上并不罕见。
但这三个女子解下面纱,却并没有让人大失所望。
丽光四射,或妖艳、或温婉、或俊俏,随着年龄不同,各有风情万种。
“这位,是我大金国公主,完颜佟佳,温婉秀丽,精通汉家琴棋书画。”
“这位,是我大金国郡主,完颜莎里古真,骑射无双,矫健灵动。”
“还有这位,是我大金国贵女,珂里叶特梅朵,能歌善舞,温柔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