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海纳百川(大结局)(第2/4页)

登基大典结束,杨沅马上接着举行了册后大典,同日册封了一些妃嫔。

他没有拘束于前朝只有一后四妃最多五妃的常规设置。

这种特权,也只有开国之君才可一言而决。

国家体制一旦确定下来,再想改点什么祖宗规矩,那就阻力重重。

但,他现在就是祖,他说了算。

所以,按照既定的规矩,最多追尊三代祖先为帝,杨沅偏就把大哥杨澈也追尊为帝了,百官也无可奈何,只能由他。

此举,倒是让杨泽痛哭流涕,感动的无以复加。

如今册妃也是如此,杨沅并不拘泥于古制。

不过,其中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还是在册立诏书上最显眼的位置,加以说明了。

比如乌古论盈歌,这是女真贵族女子。

金泰熙,这是高丽贵族女子。

赵宁儿,这是前朝赵宋公主。

完颜萍,那是新金公主。

完颜佟佳,那是金国公主。

她们每一个人,都代表着对某一方势力的接纳,政治意义自然格外不同。

让人比较意外的是罔云湄和藤原多子。

任沐妍的身份,终究是有点惊世骇俗了,杨沅身为天子,也不好带个不好的头儿。

回头给她改个名字,以任氏女的身份入宫不成问题,现在这个身分是不方便提的。

但,前西夏皇后罔云湄,他就直接册立为妃,纳入宫中了。

这也意味着西夏政权的特别臣服。

而日本方面呢,姬香入宫,没人觉得奇怪,这是日本大贵族藤原家的姑娘。

只是杨沅把藤原多子的身份公布出来时,叫人大大地吃了一惊。

又是一个皇后!

二条顿时觉得颜面无光。

他跪下目送杨沅登上皇座的时候,都有点自暴自弃了。

要不,这“国王封号”答应也就答应了吧?

虽然不太好听,可若因此得到大皇帝陛下的支持,朕……孤的实际权柄,说不定还更大呢。

杨沅于燕京登基,在此接见外使,处理东北接收未尽事宜,并且建立新朝制度。

他是由丞相而皇帝的,就此废了丞相尊位,设立内阁,乔贞、钱策、任得恭、上官骆是第一批入阁的大学士,又建五军都督府,以御天下军队。

基本上,他原本在新金做了试点的制度,全部拿过来,再进行完善后,便形成了他的新朝制度。

与此同时,拓跋厚、拓拔黑衣、罔宗恒等西夏将领,连兵带将,直接进入东北地区接管防务去了。

而完颜驴蹄此来燕京,带上了全部的新金精锐。

他们不用回去了,在西夏兵将们全面接管了东北防务之后,他们就去了灵州,正式接驻西夏防务。

其实对于这种安排,朝廷中也不无反对的声音。

包括这些将领,也是不甚情愿的。

但是做为开国皇帝,他对军权的掌控和威望,都是一个统治者最高的时候。

杨沅力排众议,坚持己见,所谓阻力也就不成其为阻力了。

杨沅对于这些降将,其实是地位、官职、富贵、权力,全都给他们保住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坚持不肯赴任,那就只能说你是包藏祸心了。

杨沅是既震慑,又怀柔,把一切做在了头里,让他们明白反抗已经无望,但又能在新朝中看到无尽希望。

三月十六,杨沅从燕京回转洛阳。

整个新帝国,充满了勃勃生机,一派全新气象。

但杨沅知道,这个由宋、金、新金、西夏拼凑而成的新的大帝国,外忧固然已不多,可内患却还重重。

旧的民族矛盾与仇恨,新臣与旧臣、不同地域、民族、出身的官僚,他们之间的矛盾依旧很深。

如今只是有着他这个超级黏合剂凭着他强大的个人威望,才能让这些表现的并不明显。

可他若是如始皇帝一般英年早逝,而继承者又表现不佳的话,难说就不会迅速分崩离析。

幸好,他的身体还蛮好,人也健康,他觉得,再活个几十年,让这拼凑的版图彻底融合起来,还是大有希望的。

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那么能活,而且容颜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此期间,这个新帝国的制度,也被他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

重走回头路,去搞上古时候的分封制,是不合适的。

分封的邦国,最终的作用力一定是向内的,首先图谋的就是取而代之。

杨沅没想过分封有功之臣,也没想过利用他的子嗣去搞分封。

他甚至把爵位制度,全盘继承了宋国的。

总之就是,诸国制度中有好的,他都拿来改造成适合本朝状况的加以利用。

然而,建立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在这个地代的客观条件下,又要集权又想扩张,也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