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喜欢(第3/4页)
自然,如今王善兄妹以及九皇子的盛宠是悬在东宫头上的一把利剑,东宫既不想坐以待毙,便肯定要想些应对之策。
几人聊起该如何赢得圣心,让皇上明白太子强过九皇子。
沈夷清突然道:“皇上宠幸九皇子,大半原因是宠幸贵妃,既然如此,不如咱们也去民间收罗能歌善舞的美人,献给皇上,分了贵妃的宠爱,再生个皇子,就得了!”
徐子期道:“有道理,正好我有个族兄要去江南,听说那里美人多,我让他去找。”
太子皱眉道:“胡说,我为储君,本该以社稷为己任,替父皇分忧,怎能做这等谄媚之事?那我与王善这些阿谀奉承的太监又有什么区别?”
沈夷清嘀咕:“非常之时,用非常办法嘛……”
秦谏道:“后宫里美人还不多么,贵妃能盛宠这么多年,哪是那么容易被分宠的?再说你以为揣摩圣上喜好、讨圣上欢欣那么好学?这本不是我们与殿下擅长的事,搞这些无异于以我之短处,攻敌之长处,必败无疑。”
沈夷清看他:“那你说怎么办?”
秦谏又不说话了。
正当沈夷清想说“死马当活马医”时,秦谏道:“昔日刘邦有心废刘盈,吕后请来商山四皓,而让刘邦断了心思,此策之核心就是刘邦知道太子得民意,羽翼已丰,才不得不打消念头。我想,东宫是不是可以放弃笼络圣心 ,改而笼络朝臣、笼络民心?”
沈夷清马上道:“但问题是,怎么笼络朝臣?被王善知道东宫私下拉拢朝臣,一个弹劾过来便是大罪;之前西南大旱,殿下自请赈灾,皇上也未应允。”
徐子期说不上话,他对这些没头绪,看看沈夷清,又看看秦谏。
太子也看着秦谏。
秦谏说:“你们可有注意,我等都是哪里人?东宫属官大部分是哪里人?”
“我太原的。”沈夷清说。
“山东,穆言也是山东。”徐子期道。
太子反应过来:“东宫属官中担任要职的大部分是北方人。”
“因为与太子亲近之人都是北方功臣之后,或是皇亲,而皇亲也是北方人。”秦谏道,“王善是江西人,因此南方朝臣有不少人投靠王善,若能与南方朝臣关系更近,让南方朝臣支持殿下,太子之位便绝不可能被撼动。”
太子眼前一亮,沈夷清马上问:“所以怎么拉拢南方朝臣?”
秦谏:“还没想到。”
沈夷清叹气。
徐子期道:“你这就是抛了个难题,自己罚酒三杯吧。”
秦谏反驳:“怎么算抛了个难题,我是给了个方向,余后的你们细细去想。”
此时太子妃过来,朝几人道:“有个方向也是大喜,若事情那么好办,东宫就不难做了。”
几人起身朝太子妃见礼。
太子妃道:“不必多礼。我过来是正巧从宫中回来,得了几只香囊,里面装的是麝香龙脑和雄黄,我看颜色都深,倒适合男子,就拿来看你们看不看得上。”
说着让丫鬟呈上来,一名丫鬟连忙拿出一只方正低矮的红漆木盒,先到了秦谏这边。
秦谏却看着面前的十来朵鲜花一怔。
旁边沈夷清已叫了起来:“怎么是花?”
丫鬟一看,这才惊道:“奴婢拿错了。”
正说着,另一名丫鬟上前道:“在这里。”说着将同样的盒子呈上,里面躺着四五只散着药香的香囊。
秦谏却仍看着那只被拿走的木盒,问:“刚才那盒子里装的是像生花?”
若是真花,必不会装在盒子里。
太子妃回答:“正是,一起从宫里拿回来的,却让她们搞混了。”她一边说着,一边已经示意丫鬟将盒子再拿到秦谏面前。
“穆言若喜欢,不如挑两朵回去送给自家娘子或是心上人。”
丫鬟听令将之前的盒子拿了过来,秦谏一眼就看到两只牡丹花,其中一只正是程瑾知戴过的胭脂红,他将那只花拿起来仔细看,竟与普通的绢花不同,着实栩栩如生,拿在手上才知道是假的。”
他问:“这是什么做的?”
太子妃道:“这叫绒花,出自应天府,用白银丝和蚕丝做成,十几道工艺,一个老师傅一天也就能做几片花瓣,外面可没得卖。”
秦谏的确对香囊无所谓,瑾知已经给他做了一只,但这两只牡丹花实在娇艳,正好配她。
以这两只牡丹做香囊的回礼,倒也不错。
他挑了两只,一只是程瑾知戴过的胭脂红,一只是浅一些的银红,类似桃花的颜色。
他和丫鬟道:“就要这花,香囊我便不要了。”
这时沈夷清和徐子期已拿好了香囊,徐子期看着他,调笑道:“这是给秀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