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放妻书

秦谏觉得自己几乎是逃回漱石斋的。

他不知用什么态度与心情来回应她。

和离,她竟然轻飘飘就能说出和离。

后来他想,她一个女子都不怕和离,他又怕什么?她既如此无情,他又何必留恋一个对他完全不在意的妻子?

他立刻到书桌前,拿出笔纸来,刷刷便开始起草和离书。

洋洋洒洒,很快就将和离书写罢。

“今已不和,相看生厌,遂立此书,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自别之后,愿妻再嫁如意夫君,良媒合卺,夫唱妇随,举案齐眉,比翼连枝……秦谏字穆言谨立此书……”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看着那上面过于冗长的祝福语,明白自己不过是泄愤。

这当然不是他想要的,他放不了手,一旦放手,她也许真的会改嫁陆淮,什么“举案齐眉,比翼连枝”,他才不可能接受,不过是如此想象,都是锥心的痛。

他无力地放下笔,捏住手中的和离书,只觉自己心如刀绞,眼眶模糊。

后来他坐了很久,意识到一件事,就如他所说,他们不可能和离,程家不会答应,她姑母不会答应,祖父也不可能答应。

只要他们还是彼此家族的一员,便不会和离,而是一辈子以夫妻的身份捆绑在一起。

她想必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和离之事只能是说说而已。

她再嫁陆淮的事他不必臆想,也不必担心,不可能。

陆淮也很快就会离京,若无意外,他们再不会见面。

而他,他们是夫妻,他们会朝夕相对,生儿育女,他们还有漫长的几十年。

想通之后,他将那纸泄愤的和离书对折,压在了书本下面。

泄的是什么愤呢,泄的是她不爱他的愤。

尽管现在他知道两人不会和离,但还要很久来接受她全然不在意他,心中只挂念陆淮的事。

他不明白,自己有哪里不如陆淮呢?

为什么她能对他如此无情?

这一日之后,他没去绿影园,所以好多天没见到她。

如他所料,她那天提了和离,但后面并没有做什么,她没来找他继续谈和离的事,也没有去和她姑母说什么,她仍然如往常一样协理内宅,并没有提起陆淮。

而他也反思了许多,书信的事,他原本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既然隐忍了那么久,为什么不好好谋划呢?他可以平静和她说起书信的事,平静问她和陆淮的关系,而不该劈头盖脸指责她不忠,几乎将红杏出墙的罪名扣在她身上,她是那样自重的人,又怎么能忍受?

所以她才会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说要和离……也许她说那些只是气话,也许她没有那么决绝。

尽管伤痛还在,但这些猜测让他平静了很多,也安心了很多,至少他们一直会是夫妻,只是他还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

他想再和她谈一次陆淮的事,却又不敢。

他怕他以乞求的姿态好好和她说,她却仍然承认只想嫁陆淮不想嫁他,仍然说要和离,到那时……他又该怎么办呢?

两人就这么冷了大半个月,直到他从翰林院得到消息,她哥哥程瑾序要奉旨进京了。

程瑾序此番进京述职后多半是升迁,也多半能在京城多待几日,她若知道了一定高兴。

那晚他犹豫许久,想去告知她这个消息,一来让她高兴,二来探一探她对他的态度,可想来想去,却又走不出那一步。

他要做一个,被人提和离,被人说想退婚都毫无反应的人吗?

什么时候他竟活到了这一步呢?

他的确舍不下她,却也做不到。

最后他挑在了第二日,特地算准她去贤福院请安的时间,也去了贤福院请安。

他虽与继母不睦,但仍有母子名分,偶尔也会去探望,去请安。

到之后,果然她就站在一旁,他向秦夫人请过安,随后道:“昨日在翰林院听闻皇上已下了旨,召程家舅哥进京述职,想必不日程家舅哥就会抵京,介时母亲可请他暂住府上。”

秦夫人一听,十分欢喜,立刻问:“此话当真?”

“是,消息确切。”秦谏说。

秦夫人看向程瑾知:“那可太好了,说起来,我都好些年没见过序儿这孩子了。”

程瑾知回道:“别说母亲,我也好久没见了。”说完看向秦谏,她没开口,倒是秦夫人先问:“是在近几日,还是近一两个月?”

程瑾知也静静等着他答案。

秦谏道:“一般看皇上旨意上是怎么写的,若是速入京,则是一两日内出发;若是安排完任上事务后入京,则在六七日之内,加上路途行程,最晚不过半个月。”

“那就快了,回头提前收拾好房屋,他一来就接他过来。”秦夫人朝程瑾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