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好表妹(第3/3页)

同时她也释然,待在后宅自然无人批评,因为没人能看见她,她偏要走出来,偏要来这宴会,必定就有人不满,那方敬的成就远不如蔡文姬,却能居高临下说蔡文姬失节,以后她也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人。

她回道:“我明白了,多谢你番话。”

“所以你和陆九陵究竟说了什么?”他问。

程瑾知淡声回答:“一些不重要的话。”

秦谏看着她,觉得不管怎么说,她拒绝了陆九陵,那就行了。

他说:“下次过来,不知是什么时候了,也许要等到过年,过年你会回洛阳么?”

程瑾知并不知道,她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此情此景,秦谏很想牵她,但怕她拒绝,只好忍住。

他道:“我回京了给你写信。”

程瑾知看他一眼,到底是什么都没说。

翌日一早,秦谏从程家离开。

程瑾序虽没有多的话,却也早早起身相送,程瑾知也不说话,递给他一包干粮。

秦谏接了干粮,朝她笑笑,又看向程瑾序,说道:“二哥,我知道你对我有怨言,因此不喜欢我,但我会证明,我是真心要对瑾知好的。”

程瑾序答非所问,朝他交待:“路上保重。”

秦谏点点头,翻身上马,带着随从离开。

程瑾序看着他的身影在朦胧的晨色中渐渐远去。

此时他和程瑾知都没想到很快他们就会再见面,再见面时又是另一番光景。

秦谏从江州回京,却是独自一人。

这事被秦家长辈看在眼里,自然要问怎么回事,秦谏按原来的计划,说去接过了,但程瑾知不愿回。

秦家便炸开了锅,大老爷觉得不可思议,儿媳怎能如此大的派头,亲自去接都不回,秦夫人也赶紧派人去洛阳询问详情,这一问,就问出了休书的事。大老爷便又拿秦谏是问,秦谏说到江州后程氏兄妹对自己态度不敬,自己一气之下就写了休书。

大老爷怒不可遏,几乎要打人,秦夫人得知此事,却越想越蹊跷。

她突然觉得也许不是继子不想接,而是侄女不想回。

京城与江州隔着数百里,秦谏用半个月时间来回,算得出这半个月几乎都在路上奔波,风餐露宿,人回来都黑了一圈,难道是专程过去写休书的吗?

这不像他会做的事。

她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情况,只是秦谏和程瑾知都不说,他们这些长辈弄不清楚。

见她为此事头疼,张妈妈在一旁道:“要不要夫人自己派可信之人往江州跑一趟?”

秦夫人叹息:“跑一趟,她还不是能拿那休书搪塞?她若想回来,早就能回来了,我看她就是不想回。”

“不想回,那待在江州做什么呢?时间长了也总有人议论。”

秦夫人想起之前侄女在自己面前痛哭,说她根本不想嫁秦家的话。

她也听到些风声,说程瑾序与江州陆家那位公子走得近,之前那陆公子还去过洛阳拜访,陆公子离开洛阳时,侄女便因为什么事,被她父亲罚跪三日。

侄女是不是另有心仪之人呢,所以怪她棒打鸳鸯?

想起这事,她便又想起了自己的儿子。

前不久她说要和曹国公府将婚事定下来,秦禹竟和她说他不要与那国公府的姑娘订亲,他另有所爱。

她屡次相问,说只要是他喜欢的,就算家世差一些也可以,这才哄得秦禹说实话,他想娶的竟是那行商的姚望男。

她当时气得几乎吐血,得亏张妈妈按着才没当场发怒。

自己做母亲的从小对他悉心教养,长大为他筹谋那么多,无论读书还是婚事,哪一项不是思来想去、费尽心思?回头他竟看上个商户。

后来是张妈妈提醒她,秦禹从小乖顺,身边要么是端庄的姐妹,或是温柔小意的丫鬟,从没见过其他姑娘,头一回见到个大胆明媚的姚姑娘,当然会被吸引。

加上那姚姑娘给秦禹送东西,又去许昌与他同行了一路,谁说其中没动心思呢?就秦禹那么未经世事的人,又怎能抵挡得住?

秦夫人觉得正是此理,苦于不知该怎么断了儿子的念想。

今日提到程瑾知,便想起了姚望男,心中浮起一计,决定来个釜底抽薪,将这事彻底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