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是铁路局自己有需求,恰好张明卿留意到了,于是她牵线搭桥,很快就跟铁路局工会的领导取得了联系。
这人名字叫黄梅,四十几岁,个子瘦瘦小小的,看上去精明强干,一见面就毫不遮掩的上下打量着冯燕文。
“冯老师,听小张说你在办英语班,现在学的人多吗?”
冯燕文张了张口,她嘴巴笨怕说话得罪人,眼睛看向徐梦。
徐梦赶紧上前,手里递过去一个礼盒,推搡了半天黄梅还是收下了,她笑着说:“您好黄主任,我妈妈之前做的是一对一的培训,学的人不是很多,但现在报名的多了,她才想到要办培训班。”
也就是说,现在培训的人也不是很多。
“那方不方便给我们的乘务人员做个培训,主要是一些日常用词这类……”黄梅也觉得自己词穷,冲冯燕文笑了笑:“我不太会形容,现在来京市的外国友人也多了,我们车站的员工没有跟他们沟通的基本素质。”
这会儿招进来的人,大部分都是五零六零后,受教育程度本来就不高。
更早前都没接触英语,他们学的是俄语。
徐梦眼睛大亮,语气也急促起来:“您是说在火车上,车站里应付外宾的一些用语吗?”
她冲冯燕文使了个眼色,继续说:“这个倒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开个试课,教一些简单的沟通技巧。”
黄梅顿时露出一副了然的表情,徐梦开口之前,他们也没有什么思路。
本来还担心这个老师不行,看着也太年轻了。
要不是张明卿做的介绍,她都想一口回绝了对方。
车站这种单位,每年都有预算做活动资金,除了各种技能比拼,文艺活动以外,单位还经常请外来的老师教一些文娱*类的项目,去年就请了个专业的乒乓球教练,教乒乓球来着,报名的人还不少。
今年车站里出现了一起外国游客在火车上丢了钱包,沟通无门的案例,最后还是通过当地派出所解决的,这件事情引起了车站里领导的重视,觉得丢了很大的人,乘务组那么多工作人员,竟然都不会说英语。
以后来国内的老外会更多,能接触到的也会更多!
徐梦眼睛大亮,她没有想到,来谈的不是家教,而是这样的项目。
给企业做技能培训什么的,之前没有充分的案例,但她们可以重新做啊,私人定制嘛,只要你出的起价钱,什么都可以!
“对,就是这个意思,但我们的员工底子都很薄弱,尤其是口语。”来之前,办公室就调查过段里职工的英语水平,不能说不熟练,简直是一点都不懂。
徐梦沉吟片刻:“我们现在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讲,重要的是还要能听的懂,您找到我妈妈还真是找对人了,她的英语底子特别好,当初教她的就是一个下了牛棚的翻译家,这样好了,您跟她本人沟通沟通。”
黄梅一噎,原来那个才是英语老师本人。
冯燕文的形象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
然后冯燕文出马,聊了一下细节。
这种事情黄梅也不能一个人敲定:“你先做个课程计划出来,再做个试课,效果好的话,咱们就安排人试讲,你看怎么样呢?”
没想到家教课没有谈成,倒是跟单位谈成了合作。
出了铁路局的大门,冯燕文依旧兴奋不已,身体都在发抖:“梦梦,我要好好想好怎么做好这个教案。”
徐梦也比较兴奋,这是个很好的开始。
先接触到这些人,就有希望推荐培训机构,这是一件好事。
她马上对冯燕文说:“试课的教案要做的漂亮点,我猜来的应该都是领导,你要让他们感受到,上你的课能学到很多东西,是速成的东西,先学到怎么跟客人沟通,至于听和说的能力,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学到的多少也不同。”
冯燕文对这个概念还是模模糊糊,听过了还是不能切入要点。
徐梦急的,一跺脚:“我来。”
她干脆亲自上阵。
第一堂课要做的漂亮,其实很不容易,这一路回去徐梦想了很久,涉外的一些常用语,问询语句,这些都是最基础的,至于要听懂老外叽里呱啦的说什么,其实很难,这不是一堂课两堂课可以解决的。
“就这样了。”徐梦把教案给冯燕文。
冯燕文看了看,都是一些很实用的内容,比方说打招呼,问询,还有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词汇,冯燕文找到了一些感觉,抓着这个教案,做了十节课的计划。
做好了这些又跟徐梦讨论:“你看这个可以吗?”、
徐梦扫了一:“妈,你可真棒,就这个方案,先把第一堂课跟黄梅敲定下来!”
第二天早上从家里出门,刚好碰到了韩凌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