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王栓柱最近在谈一个新的项目,钱大嫂出去买菜去了,冯燕文则是去了学校。
张明卿来的时候,刚好家里就徐梦一个人。
徐梦正在背台词,她就不信了她就搞不定这个小品。
张明卿笑着问:“考都考完了,怎么不去谈朋友啦?”
徐梦便惊讶的看着她。
张明卿挥了挥手:“不用瞒着我啦,我一直都是知道的,你跟清大那个很帅的小伙子在搞对象嘛,他还总骑着个摩托车过来接你,你也是个大人了,要搞一搞对象什么的很正常的,不用瞒着我们大人。”
她把一个牛皮纸袋子给了徐梦:“这几个月你要考试,我也就没过来烦你,这是五六月的分红,你看一眼。”
徐梦拎着沉甸甸的纸袋子,顿时有些恍惚。
火锅料卖得不错,她是知道的,黄晓莹现在下面带着三个工人,白天几乎都在做这个。
而且虎子妈那边卖的也不错,她下面发展了二十几个分销的出来,提货现在都是张明卿开车去送,两头都是有壮劳力装车卸货的,虎子妈光一包挣两毛钱的提成,最近都让她笑得合不拢嘴了,分销出去的利润是一方面,另外放在自家店里面卖,累是累了些,但钱真没少挣。
最近几次虎子妈见到她,都是笑眯眯的跟她打招呼。
徐梦打开包装袋一看,吓得顿时睁大了眼睛,这里面有四捆钱。
有四万!
尽管知道火锅料卖得很好,但事先也没有这样的心里打算。
“你是不是分给我太多钱了。”
张明卿却说:“你给我介绍的那个人很好,她最近跑了一趟周边地区,还拿了几个大订单下来,我估摸着咱们厂子的规模还得扩,我这次过来就是想跟你提这事儿,除了这些个,我还打算开发一些新的产品出来,比如说麻酱,沾火锅的香油这种,现在咱们在调料市场上有一点基础了,店里也该开始扩大规模。”
最近这段时间火锅料越卖越红火,就连之前调料市场上的那两个老板,都舔着脸打电话过来,想叫她“给点货”。
现在是人求着张明卿批货,她反倒是不想给了。
像这样的经销商,现在张明卿能一抓一大把,她直接跟对方说,经销权她给了别人了,现在要提货也不该通过她提,这意思就是很明显了,你想做我们还未必给你做。
而且店里是真的没有货!
徐梦想了想:“那你打算在哪里建工厂?”
张明卿说:“建工厂不如租,咱们先去这几个地方看看,这几个地方能否租到工厂,我觉得我们现在也不用太大,工人大概招个二十来个,工厂的面积大概两三百平米,你说呢?”
徐梦想了想,点了点头。
刚开始投入太多,她也是有顾虑的。
如果要出一半的钱,这四万块估计都不够。
好在现在人工便宜,请工人可比拉生产线要划算很多,以现在的工人的工钱来看,二十个工人一个月的开支也就几千块,但拉一条生产线,动辄就是几十上百万,对她们现在这个规模的厂子来说,投入这么多也不太现实。
说了一会儿话就走了。
等人一走,徐梦兴奋的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
想着张明卿说的那些话,心里跃跃欲试起来,好事儿一到就总是好消息多的。
常喜从学校回来,跟徐梦说:“标准答案出来了,你去了学校没有?”
这会儿都是先估分再报志愿,学校会很重视估分这个环节。
就算徐梦他们学校不是太好的学校,每年到了高考结束以后,也是要组织学校老师去做题算标准答案的,尤其是要组织那些成绩特别好的考生去估分算题,果然常喜还没走,章老师就骑着自行车上门来了。
“徐梦,去一趟学校,标准答案出来了。”
其实考完以后徐梦就自己估了一下,总分五百分,她的成绩不会低于420。
章老师过来找她,其实就是想拉着她估一下主观题的分数。
文科不像理科那么好估分,问答题那些打分的主观因素也有占一些元素,所以章老师这趟过来,主要是想拉她回去估一下政治问答题,跟历史的一些题目的分数,英语作文前几天两人都估过了,前面的还是保持全对的水准,英语作文可能会扣个一两分,到时候主要看阅卷老师手松不松。
要是政策上允许,徐梦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英语满分卷的选手。
“你自己主观的估算一下,大概多少分?”
“应该不低于四百三吧。”徐梦也晕陶陶的。
这就是在重点线以上了。
章老师却显得有些激动,在她面前转了好几圈,然后讲:“咱们先去学校,让老师给你估一下政治跟历史,这两科的出入会大些,你的字写得好,只要扣准了题意,哪怕答的跟标准答案有出入,老师也会给个大致的分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