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3页)

刚巧听人说徐梦刚刚带着人吃完饭,张明卿就追了出去,正巧赶上了跟人才分开的徐梦。

“徐梦,你还没走啊。”张明卿三步并作两步的跑来,一边跑一边还气喘吁吁:“志愿报完了吗?”

徐梦点了点头。

张明卿也懒得跟她废话,一把就拉住了人的手:“你去帮我看个工厂,有朋友给我找了几间厂房,我这都没时间去看,你去看一眼,能做车间的话,这段时间就要定下来了。”

要不是刚才去过她店里,还真不知道生意这么好了。

“行,我跟谁联系,你给我一个联系方式。”

“你跟我去一趟店里。”

张明卿说完,就把人往店里领。

这会儿店里已经开始收拾午市的桌子,新招来的员工比较多,大多数都不认识徐梦,刚才还是宋霞瞧见了她,才去告诉张明卿的,徐梦没想到自己吃个火锅也能被抓壮丁,心中有些悲愤。

等到了张明卿的办公室,她从办公桌的抽屉里面翻出来一个小本子,她又拿出一支笔出来,用嘴下了笔帽,填了几个联系方式给她:“这几个,你跟这人聊一下,主要是看车间有没有地方可以垒灶,厂区的环境怎么样,还有车间是否能用明火……这些跟这些。”

徐梦看了扶额,这么多地方,要一个一个去看,那肯定要花不少时间。

“行吧!”

张明卿顿时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没办法,现在销量变大了,光咱们那个地方,换成两班倒,都忙不过来,现在那边只能做加工厂和仓库,光打包的都有三个人,地方太小了,产量也受限,招人我都不敢海了招,你介绍的那个人是真不错,京市这边的销售,光她一个人就占了三成。”

说的是虎子妈。

一部分是代理商直接找店里提货,另一部分就是虎子妈带的这些人,在火车站和景区专门找外地人销售,刚开始生意还不是很稳定,但高考前后,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来,光这一部分的提货量就翻了倍。

本来想的事,谁会在夏天吃火锅。

但明显客人不这样想,店里面热得厉害,张明卿只能在店里加装了两台空调。

春兰的窗机,大几千一台,贵得厉害。

徐梦拿着那一连串的地址,深感现在国企开始在走下坡路,南方的工厂和小企业,对这些工厂的影响也挺大的,大部分都是国营企业关掉的车间或者仓库,有些公司周转不灵的,就想要租掉一些厂区,缓解缓解厂里的经营压力。

拿到了小笔记的徐梦,当天就安排去看厂房。

大部分都是跟工厂的办公室联系,一个电话打过去,有些态度比较好,愿意在电话里面简单的讲一下情况,有些脾气比较暴躁的,三句两句都不愿意多讲,一言概括就是让你先过来看一看,电话里面是一句都不想多讲。

这些人首先被徐梦排除了,哪怕厂房合适,以后跟这样的房东打交道也是够闹心的。

电话里面能沟通的,先问清楚想出租的厂房多大,能否开明火,有些厂房是以前做仓库的,出租的又是楼上的房间,肯定不能垒灶台,这些也要排除。

刚开始跟人打交道也有些张不开口,说着说着就说溜了。

等打了五六个电话,徐梦被人挂断电话也不会生气了。

排除了一圈以后,徐梦锁定了几个地方。

一个是棉纺厂的食堂,南方小工厂兴起以后,对国营的棉纺厂打击最大,棉纺厂早就不是炙手可热的国营单位了,这几年厂里的人口也缩减了很多,其中一个食堂就空了出来。

徐梦马上给张明卿打了电话,说:“我看着这个厂子是最好的,以前就是食堂,灶都是现成的不用垒,关键是地方太大了,加上工人们吃饭的地方,一共有一千多平方。”

“租金多少?”

“月租金三千。”

“你等等。”张明卿在那边直起身子,拿起笔记录:“位置在哪?”

“棉纺二厂。”

“棉纺二厂,他们厂怎么会有房子出租?”

“厂子效益不好呗,我仔细问了一下,人家要不避讳我,这几年厂子里少招不少人,退下去也不接班了,厂里一下少了好多人,以前二厂好的时候,厂里食堂都有三个,现在用不着那么多,觉得空着浪费,就租掉一个,现在租出去的这个是最小的,最大的比这还大三倍。”

棉纺二厂可是个大厂,最多的时候职工都有上万,加上家属有几万人,占了好大的一个厂区。

这个年代的人心里都有一张地图,张明卿是老京市人了,自然知道棉纺二厂,这也是京市的老牌好单位之一了,她小时候就很羡慕棉纺厂的朋友,家里总能搞到碎布头,没想到这样的厂子,居然也要开始出租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