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2/3页)

等送别了廖主任,张明卿啧啧几声:“也不知道空了多久了,也不租出去吗?”

八十年代开始破墙开店,好多厂子都把用不着的地方租出去了。

徐梦说:“我也打听过了,这地方原来好几个关系户都想租,后来都没谈拢,不然咱们也捡不到这个漏了。”

张明卿显得特别高兴,揽着徐梦的肩膀说:“这件事情办成了,你是个功臣一个,走我请你吃个饭去。”

这件事情一搞定,心里的那块石头就算落下来了一大半。

这一段时间徐梦东跑跑西跑跑的,中间还去了趟区里表演了小品,选拔赛过后,黄晓莹有些激动的说:“咱们这个节目上了市里面的节目了,到时候京市电视台都要全程播放,咱们是区里唯一一个非歌舞类的节目,拍在第二个呢。”

也就是大合唱以后。

徐梦虽然表演的很生硬,但她一站上去就是个台柱子,区里面好几个领导都问这是谁。

刘大姐笑着夸黄晓莹:“真是不错啊,区里面好几个领导都夸你剧本写得好,你有没有想过去投稿?”

黄晓莹一个激灵:“投什么稿啊。”

刘大姐兴致勃勃:“杂志,报纸,豆腐块文章,我们那个年代很流行投稿的,我年轻时候还写过不少稿子,赚不少钱呢,你文笔不错,可以试试。”

黄晓莹听了就很感兴趣,找刘大姐打听起投稿的事情来。

黄晓莹现在只负责炒料,下面还管了六个员工,算是个小主管,有些活儿她也不必亲手去做,技术上指导指导就行了,空闲下来的时间也比较的多,有空的时候她会看看书,也会自己写一点东西,是有过投稿的想法的。

但第一次有人摆上台面,问她要不要投稿,这还是第一次。

“可以吗,我也可以投稿吗?”

“你这孩子,有什么不好投稿的,回头我给你几个杂志和报纸的联系方式,只是每一家的风格不一样,你记得不要一稿多投,这家没给你信儿,你再去投下一家。”

徐梦见黄晓莹也总算是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放宽心起来。

就这样到了市里面表演的日子,黄晓莹的节目第二个出场,获得了不少好评,一下舞台就有人给徐梦递小卡片:“姑娘,你想做模特吗……”

黄晓莹也收获了很多称赞声,晚上的晚会结束时,黄晓莹导演的节目还获得了晚会的一等奖。

这次是市里面的选拔,并不是全程录像,而是作为新闻节目的一部分做了报道,获得奖项的节目,才可以参加市里面的“庆祝国庆文艺大汇演”,到时候就是现场直播了。

黄晓莹的这个节目获得的关注最多,电视台决定要当做明星节目打造,还专门请了排小品的师傅,指导她修改细节,得知这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自己写的剧本,师傅扫了黄晓莹好几眼,连连比大拇指。

“表姐,刚才那个师傅还夸我是个可造之材,你说我是不是真的行啊。”从电视台回来的路上,黄晓莹一直都在兴奋着:“我都没想过这个节目会拿奖。”

小孩儿里面表演的最好的其实是老二,他模仿的老太太惟妙惟肖。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老二在长春巷,专门找那几个刁钻的老太太蹲守,盯着老太太们看了好几天,表情跟动作都模仿的惟妙惟肖,刚才化了妆登场,旁人还真没发现这是个小孩子而不是老太太。

下台的时候,还听到有人讨论,这老太太真是可恶,还有几个特别共情的,当场就骂起人来了。

说起这些来黄晓莹笑得肚子疼:“还真有好几个人没认出老二是个男孩子,特别特别像老太太呢。”

徐梦的眼睛里也有光,看向老二:“咱们老二也长高了呢。”

这一年蹿的飞快,长的快到她耳朵边上了,以后肯定是个大高个!

老二得意洋洋:“刚才有几个人还在讨论老太太,居然没认出我来,怎么样我演的好吧。”

黄晓莹就连连称赞他:“中午要吃什么,我请客。”

三个孩子对视一眼,不约而同:“雪糕、北冰洋、方便面!”

还真是孩子,最好的东西就是方便面了。

不过黄晓莹现在说到做到,出手也大方,五个人一起,对着三个孩子说:“想吃什么自己买,姐姐我出钱请客。”

徐梦在一旁呵呵笑着,伸手拿了一瓶冷藏过的健力宝,三个孩子撒欢一样,跟商量好了似的,一人伸手拿了一块冰砖出来,又拿了一瓶北冰洋,三袋方便面,黄晓莹又额外买了辣条跳跳糖大大泡泡糖等实物,五个个高高兴兴的就回去了。

冯燕文待在家里,一回来就听到了他们获得第一名的消息。

徐梦说:“晚上新闻上肯定会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