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3/3页)

韩季明立刻返回车里,从背包里面翻出一块电子表,跑近了塞到那人手里,那人倒是认识电子表,这种东西在西北牧民的眼里好东西,顿时眼睛就亮了,两人一边比划,一边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

很快韩季明就跑回来了:

“这附近就有一条河,我们可以暂时在这边扎营修整。”

大家齐齐发出一声欢呼,韩季明鼓舞了一下大家,然后安排起来人来。

一队人马负责捡拾柴火,一队人马负责去打水,他则是带着几个人去跟牧民沟通,看能否换来一些能吃的东西。

此刻所有人都很疲惫,但又充满了干劲。

韩季明听着不远处潺潺流动的水声,松了一口气,这边应该有流动的活水,果然去河边打水的第一批人已经回来了,手里拎着水的同学冲他们挥了挥手,韩季明照例叮嘱他们:“牧区的水不要生食,等煮沸了以后再喝,先烧一些喝的水出来,晚上我们会在这里过夜,把补给的水准备一下,再有富裕的水,才可以洗漱。”

这也是在野外生存的基本准则。

韩季明去跟对方沟通,在付出了一对电池,一个手电筒以后,和一些吃的用的物资以后,又从牧民们那里换来了一只羊腿。

让他惊讶的事,家里的小男孩问他,是否能给他一本书。

韩季明就折返回去,从行囊里拿出来一本三国演义。

小男孩识字,但认字不多,当他看到三国演义时,眼睛都亮了。

刚好那一家人才杀过一支羊,否则只能找他们讨一些肉干或者青稞面粉了。

对于长期住在这里的牧民来说,钱是没多大用处的,他们更喜欢外面的人从城里带来的洋气玩意儿,电子表能够让他们看时间,手电筒和干电池也是这边很难获得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说是牧区的硬通货。

晚上,喝饱了水的一群人,围坐在篝火旁边。

一旁扎营的牧民们也过来凑热闹,他们很愿意跟这些大城市里来的学生交朋友,互相用对方蹩脚的语言沟通,当听说对方是首都来的学生,牧民又把家里的孩子们叫了过来,刚刚那个小男孩羞涩的过来跟他们打招呼。

他们是住在青海的藏民,从小就没有去过大城市,离他们这里最近的应该就是德令哈跟格尔木,但他们从来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外来的人有好有坏,有人在这里盗猎野生动物,但也有像他们这样的好人。

晚上大家围着篝火,各自吃了一碗羊肉汤。

第二天一大清早,牧民们就醒来了,大学生却是一个个的睡到了日上三竿,等到他们醒来了,善良的牧民们又送来了一小盆牦牛奶,大家吃过了早饭,准给好了补给,继续往德令哈出发。

又经过了一天的路程,当看到城市远远的出现在面前时,大家这才从心底里放松了下来。

而韩季明在安顿好了以后,第一时间找到了一个电话亭,拨通了远在京市的,徐梦家里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