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3页)
“什么?”顾文淮有些奇怪,娘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
顾母这才将事情缘由讲来,她有些不满道:“我就是见不得她们说公署坏话,这是太子组建的,那一定是好东西。”
顾父顾母都是厚道人,从前顾文淮大儒身边念书时,两人就把大儒当天神看待,如今对着太子也是一样的心态。
顾文淮听后无奈一笑,“娘,同她置什么气,她家人是在顺天府任职,又没被选中去公署,有几分怨言也实属正常。”
顾母又往他碗里夹了一块肉,“儿子,娘还是没明白,这公署有个什么好处,你能不能教教娘几句,娘好说回去。”
顾文淮忍俊不禁,合着不是抱不平,这是来找他要吵架秘籍来了。
他放下筷子,对着他娘耐心问道:“娘,公署成立已有半年之久,变化就在你身边你没发现吗?”
顾母纳闷,“在身边?”
顾文淮清秀面孔上浮出一丝自豪,“娘,你想一想,从前傍晚时分天都快黑了,你可敢坐在巷子口去做活,那六娘子可敢将自家孩子放出去在大街上疯玩。”
街上的确有小孩成群结队流窜,但那些孩子都是那一条街上商户的孩子,谁看了都认得,要是发现走远了一声呵斥就能把孩子都叫回来。
周边人家的孩子可不敢那么放心的散出去玩,只能在巷子里。
“周府那个爱纵马的五郎,这些日子可瞧见他出来了?”
“上个月两伙地痞打架,可见到他们在街上动手,本要跑到城外去打架,直接被公署的人给在门口给扣住了。”
在顾文淮的引导下,顾母也回忆起身边的这些细小的变化,买东西遇到蛮横的商户可以直接走掉,也不怕被讹住。
顾母眼睛一亮道:“经常来卖油的那个郎君,他家姐姐守寡后差点被公婆勒死陪葬,还是公署的人去把人救下了!”
顾文淮看母亲注意到这些小细节,他又再次拿起了筷子,“您瞧,这不是有很多能够反驳的嘛。”
顾母心满意足。
第二日她找机会趁着刘娘子和人搭话,她立刻将话引到公署,随后拿出儿子教的话将六娘子驳的哑口无言。
……
贺云昭建立公署后,内有公署作为城内唯一不需调令就能自由行动的暴力机关,公署给了贺云昭极大的支持。
她在与父皇沟通一番之后,选了以为德高望重的老将军来做刑名公署的第一任署长,而大理寺与顺天府送出的二把手则成了两位副署长。
又令朱检为治安巡检司司长,兼任副署长,赵同舟则任关津稽查司司长。
最需要技术的几部分则被她分给了原大理寺与顺天府的官员。
李燧初听人选时还没反应过来,听小昭说了几句才明白过来打的是什么主意。
担任署长这位老将军已经五十有五,离致仕没几年了,这是要老爷子先占着位置,等朱检赵同舟等站稳脚跟后正好接手。
李燧晚上同皇后说起此事时还满心感慨,“血脉之力果然是不同凡响,小昭极似父皇,那股子劲头我瞧了都要躲。”
他这个父亲反倒是被女儿的勤奋给逼的被迫勤政起来,小昭的政治直觉简直是吓人,几乎能在听到一件事的一瞬间摸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结果。
随即在几个呼吸内将人与事串联在一起,迅速行动让事情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大臣们同太子的接触还比较片面,但全程都在太极殿和太子一起处理政事的皇帝可是万分清楚。
太子灵光一现,他很高兴。
可太子灵光一现成了灵光总现,处理政务、玩弄权术比呼吸还简单,他也忍不住有些头皮发麻。
“小舒,你说小昭是不是性子冷了一点,我瞧着她处理人时很少顾念旧情,前两日搞砸事的胡博可是她的师叔,听说小时候还教过她,可她却提议直接将人撸下去,这……”
李燧心里有一瞬间的畏缩,小昭像先帝他很高兴,但小昭似乎比先帝还要冷静。
很多时候看起来几乎没有感情,大臣立功她给奖励,大臣犯错她给惩罚,心里似乎已经形成一套标准,几乎很少掺杂个人情绪。
先帝尚且有个人喜好情绪,而小昭则极少在政务上表现出个人喜好,冰冷理智的处理同时也克制自己爱好去影响。
这和李燧幻想中的贴心的孩子有一些……好吧…有很大的差距。
苗皇后看着蔫嗒嗒的皇帝,她噗嗤笑出声来,“陛下,您想什么呢?小昭这样可是一个储君最难有的品质了,历朝历代的皇帝想要却没有呢!”
李燧拍拍皇后膝盖,他不是对小昭不满,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道:“小舒,朕不是忌惮小昭,是有时听她的建议,朕会觉得自己没什么用,倒叫一个孩子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