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学术诈骗(第2/3页)
陆离似乎一键删除了自己给自己改名的记忆,更忘了刚刚立下没多久的要跟曹老板学习的豪言壮语。
郑重声明,他绝对不是健忘,但那些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哪里能用来对付老师呢,他可不是这么不尊师重教的学生。
还在头疼陆离学习问题的郑玄,可不知道自己错过了多么应该错过的东西,他现在是真的头疼。
作为老师,虽然弟子已经多达百千人,但郑玄的教育念从来不包括人多就摆烂,相反,他属于干这行、爱这行。
不仅不摆烂,还相当严格的要求自己。
他认为作为学生应该尊师重道,而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精通学业、积极施教且不断深造学习,以便更好的教育学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明明留下陆离可能被拖进政治漩涡之中,但是在对表现出一定的向学之心后,他还是没忍住稍稍松了下口。
现在发现对方是不知道被哪个庸师耽误了的好苗子,郑玄实在是痛心疾首,哪怕依旧不准备收徒,但真的很想要将对方引回正轨上来。
结合陆离如今的成就,郑玄忍不住想,到底是他这样的野路子正合了先帝的喜好,还是如果他走正路子,能够带给大汉更好的变化。
但不管怎么说,连蒙带猜的解方式是绝对不行的,对于经意的不深入学习更是不好。
郑玄准备从源头下手开始掰正,但陆离却对《周易》情有独钟。
这倒也不是不行,但郑玄忍不住有些担心,对方是不是被实际行动后的残酷结果打击到了,所以才开始寄托于一些不太实际的东西,比如说命运。
不过这也没什么,《周易》是五经之一,学它没什么毛病。
而且对方这个奇怪的天厌之情况,学起来说不定还别有一番效果呢。
对于陆离表示自己有基础,能够背诵。
一开始郑玄还觉得对方学的是真扎实,现在他只会清楚这代表着对方偏离的也很严重。
劣师误人,劣师误人啊!
他都忍不住要问上一句,你往日里跟别人谈经论文的时候,难道就没有被人看出不对来吗?
陆离一脸无辜:没有啊。
他们都说跟我聊的可来了,都夸我说的很好,简直与他们心有灵犀。
先帝在时随机出题,我可是从没被难倒过。
郑玄觉得这个答案简直荒唐,我大汉竟然有如此多学艺不精谄媚之人吗?
文风在哪里?正气在哪里?学术又在哪里?!
但郑玄看着陆离那张脸,想到对方写过的《陈情表》,再想想对方的仕途经历,甚至是对方一开始没有深入跟自己讨论时展现出来的学富五车。
陆离自己不觉得自己学的有问题,表现的足够自信,再加上他也确实肚子里有货,从来不存在半分心虚,看起来就很有样子。
郑玄想了想,自己一开始不都觉得对方来找自己学习完全就是多此一举吗,这样一想,一切瞬间就合化了。
郑玄都能想象到,但凡自己没有跟对方深入讨论过,日后他知晓对方成为一代大家估计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不仅是自己,恐怕后世人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我的天,这是什么险些发生的历史大骗局?!
无意识的“学术诈骗”竟在我身边?
虽然搞清楚了陆离的实际情况,郑玄倒也没有觉得对方之前的文章存在抄袭情况,毕竟阅读解做不好跟你写作文得满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问跟文采似乎是关系密切的,但有的时候也可以是两回事,就比如说陆离这样的。
郑玄现在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把这份学问给夯实了。
他给陆离开起了小灶。
不就是学《周易》吗,我就不信我还不能通过《周易》把你给教明白。
教了一段时间之后,郑玄:抱歉,我收回我之前的狂傲之语,是在下太过自信了。
他实在是不明白,陆离这好聪明的一个有为名士,在大汉乱七八糟的官场上都能混的风生水起,怎么学个习就这么难呢。
他尝试着教了教别的,不说一教就会,触类旁通,但在学习吸收情况中也属于天才一类了。
可一旦放到《周易》上,背诵好像就已经是陆离对《周易》学习的天花板了,往上突破不了一点点,没有任何可上升空间。
就好像上天在陆离身上开了九个窍,偏偏漏了关于《周易》解的这一个。
郑玄见过聪明的学生,也见过笨学生,同样见过在某些学科上聪明,但在某些学科上笨的学生。
但他见过的那种偏科学生,是满分100,语文考99,数学考59。
可陆离他是别的能够考100,《周易》直接0分结束。
郑玄一开始怀疑陆离学的不对,怀疑陆离没有认真学,但教着教着,他已经从怀疑对方发展为怀疑自己了,是不是自己教的不够好,又或者讲解的办法不够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