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主动出击

当人们看到曹操满面红光的从尚书台离开时,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不过没关系,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了。

尚书台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虽然在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大将军、三公录尚书事的制约,但确实是履行着类似丞相的职权。

但这个职权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跟侍中一样,会受到来自皇帝权力大小、信任多少的制约。

现在皇帝拥有的权力如何,大家懂的都懂。

因为权力不是掌握在曹操手里,就是在三公及其他掌握军事力量的将军手里,陆离受到的拉扯也大致来自于这几方。

如今的三公,杨彪为太尉,张喜为司空,赵温为司徒,皆录尚书事。

张喜,一个没啥存在感的资历型大臣,挑拣一下对方干过的事情,能够说得出来的不过是一个上奏陛下给陛下的生母上尊号。

你以为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不,人家是真的没有存在感,成功凭借这一点熬过了几波要命权臣,再加上三公背锅制的特殊时代背景,然后三公就这样水灵灵的轮到了他身上。

有个兄弟叫张济,跟张绣叔叔张济并非同一个人,只是单纯同名,已噶。

赵温,也算是老熟人了,去年因为地震接替了杨彪的三公之位,后面又因为地震失去了自己的三公之位,现在又再一次得到了三公之位。

不得不说,他跟三公之位是有点缘分在身上的。

而这赵、张这俩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曾想过要将自己得到的三公之位让给士孙瑞,这人正是陆离之前的正式尚书令,死在了护驾东归的路上。

就从他们俩想要让官的行为来看,就知道这次为难陆离的主力军绝对与这俩人无关,而排除掉了这俩人之后,三公里面的为难人,答案显然已经很明显了。

杨彪,陆离的好朋友杨琦的兄弟,也是三公之位上的老熟人了,士孙瑞在路上死了之后,尚书令就是由对方暂代的。

这是有为难权力也确实在进行为难的人,还有没有为难权力也要为难陆离的人,比如说董承。

正史上,曹操迎奉天子是被对方给叫过去的,纵然后面发生了衣带诏的事情,但最开始两人确实是政治同盟来着。

但是这一次不同,曹操这次是直接走的天子的路子,纵然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环节,却也让双方从一开始就有点剑拔弩张的意味在里面。

不过考虑到这年头有刀兵的是老大,对方那边损兵折将,曹操这边兵强马壮,也就只能在陆离这里找找存在感了。

陆离:软柿子竟是我自己?

因为最近最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迁都,所以为难的事情大多也都是围绕着迁都来进行的。

什么宫殿简陋啊,规格不达标,就差要求将一切一比一复原成洛阳皇宫当年的模样了。

这种事情肯定是不可能的,真这样干了曹操这边的日子还过不过了,没听说过哪个有为明主乱世里面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的。

陆离自然是各方面堵他们的嘴,百姓苦难,时局艰辛,相信众位一定不是不顾百姓、不顾大局的人吧。

然后他们就开始拉着陆离回忆当年,回忆先帝还在的时候,什么洛阳城,什么西园,什么万金堂,虽然有些很荒唐,但是如今的陛下一个都没有,陛下真可怜啊。

主辱臣死,我们真是该死啊!

说着说着,就开始泪流满面,不滴眼药水,纯哭的那种哭,情真意切到让人想要拉着他去冲击奥斯卡。

大人,你别当官了,去演戏吧,你有这个天赋在的。

他们不仅有天赋,还够不要脸,在办公地点无视一群人明里暗里的注视就开始哭,搞得好像陆离做出了多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一般。

而在这个过程中,陆离主打的就是一个讲道,讲不过道那就跟着一起哭,大家看看谁哭的过谁好了。

这种事情推拉来、推拉去的是一回事,还有就是各种跑来跟他检举城中的不法情况。

又或者各种杂事在这里跟他拖着、耗着,该交到尚书台这边的正事,却一概不交。陆离亲自去找他们询问正事,人家也一肚子道,别问,问就是我们体谅你那边忙,这点小事就不用你费心了。

哪怕陆离最后还是将事情搞过来了,但付出的力气简直比处事情需要花费的力气都大。

个过程你要说给陆离造成了什么刀枪方面的实质性伤害,那是没有的,就是一个心上的折磨,流程上的拖延与推诿,有意为难下的各种东扯西扯……

大明面上没有任何问题,细枝末节里面全是灾难。

那边是有意的给你找事挑刺,曹操这边主打一个无心下的暴击伤害。

要么就是自己一个不小心成为“违法乱纪”的小辫子被告到陆离这里来,要么就是自己这边跟对方交涉不清楚,直接一状告到陆离这个自己人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