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均匀此事
这次的事情与其说是带兵出去打仗,倒不如说是扫清许昌更远周边的动乱势力。
其中相当醒目的一支,与朝中众人也算是老熟人,正是张济。
提起他可能后世人不太熟悉,但说起他的侄子张绣,哪怕不详细了解这段历史的,都会隐约记得某些“宛城快乐夜”、“一炮害三贤”的梗。
后世人不熟悉,却不妨碍如今朝中众人熟悉,一听说曹操要对付的人里面还包括了他,不少人都忍不住去看董承。
对方原本是一起护帝东归的小伙伴,结果好不容逃出了李傕郭汜以及胡人的包围圈,董承这边就开始搞内斗了。
因为距离最近,张扬闻询前来护驾,对方可是参加过讨董联盟的,见势不妙连忙放下东西、收下赏赐后回去“爱岗敬业”去了。
那个时候还有不少人觉得对方不留在这里抢功劳真不错,后面才知道对方为什么走的这么干净利落。
董承带着小心思排挤人,张济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受气包,此处不留爷是吧,行啊,大家干脆都不要好好过了!
对方本来就是当年跟李傕郭汜一起反攻长安的,现在一个不伺候直接就回到李傕郭汜那边去了,不仅回去了,还直接带着对方攻破了他们这边。
前脚还在得意洋洋的董承,后脚就不得不面临损兵折将的现状,接着又是胡人等势力来薅羊毛,又是蝗虫不放过,这才让曹操成功捡漏。
之所以大家没人跟董承算这个账,一方面是对方损失惨重,有那么点“我惨我有”的架势了,另一方面就在于当初大家虽然也有去劝说的,但其实心里都是有那么点支持在的。
主要还是张济成分不够好,虽然董承在这方面跟对方算是半斤八两,毕竟他们俩都在董卓女婿手底下做过事,但后者毕竟没有反攻长安不是。
再有就是张济其实也不全然无辜,对方走着走着非要搞什么交换人质,颇有点威胁的意味在。
现在曹操摆在明面上要对付对方的原因,一是要为陛下报仇雪恨,二则是对方在新郑盘桓不定,心迹难明。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是曹操想要借机立威。
手里有兵有将,却也得让人们看到这些兵将的切实实力与战绩,这兵将才算是作数的。
想要立威,要么就是如董卓那边压着所有人不得不同意废立之事,又或者通过血腥残酷的手段处置那些想要与自己作对的人,这种手段如今还想要做好汉臣的曹操自然是不能效仿的,而且先帝也没有别的子嗣能够让他去效仿废立之事。
那么能做的,自然就是大胜之下的立威了。
尽管很多人还不愿意承认,但乱世预备备早就结束了,现在已经进入了乱世,乱世是要看刀兵的。
你打败的每一个敌人,都是你威望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候,正是朝廷与曹操争夺话语权的“第一印象”时刻,陆离仗着曹操的刀兵做底气,在文斗上漂亮的赢了一场,而曹操接下来的武斗,是可胜不可败的!
他如今可还不是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的霸主,没有多少输的余地。
尽管没有从曹操身上看出什么过度骄傲的模样来,但对方临出发前一天,陆离还是忍不住拽着对方好生唠叨了一番。
其中最需要强调的部分,自然是不能骄傲自满,不能粗心大意……
虽然曹操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但考虑到陆离可能是见过太多类似情况被坑怕了,甚至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呢,他又非常解。
可是当陆离隐晦的提起私德问题时,曹操就有些不解了。
这难道也是亲密值刷够了会解锁的东西吗?
虽然他曹孟德从来不是什么道德完人,却也不至于在行军过程中做这种事情吧,他又不是什么色中饿鬼。
曹操不解,曹操不憋着:“伯安如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陆离自然不可能跟对方说,你好人妻的名声都流传到几千年后了,大家可能不清楚刘备携民渡江,但谁还不知道“曹贼精神”啊。
他给出的解释是:“我隐约听说明公因为寡妇改嫁之事遇阻,有以身作则之意。”
这事确实是真的听说过,但陆离惊讶的发现,在自己说完这话后,曹操看向自己的眼神突然有些奇怪。
不会吧,被我说中了?!
曹操:伯安不会是听说了那天奉孝给我举得例子了吧?
带着这种不自在,曹操也没有追问到底听谁说的,只是向陆离真切保证:“我知军事严肃,绝对不会有此事发生。”
虽然陆离心里还是有担心,但他表现出来的确实是相信对方的样子。
而曹操显然并未辜负这份信任,一切结束的很快,周边作乱的匪徒、前来刺探消息的胡人,皆被处的处,收编的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