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抢先一步(第2/3页)
“忠臣?他是美人。”
————————————————————
刘备等人如今正暂住驿站,在收到来自刘艾的拜帖之前,他们先收到了来自陆离的拜帖。
这拜帖递来的时间,尚在刘协对他说起刘备之前。
大家好歹也算是有着一起上过战场的交情,虽然当时刘备他们是真的上战场,而陆离主要是在后边当吉祥物,但当年那也是相谈甚欢过的,没道知道人来了他这边却一直避而不见。
因为刘艾没有打着天子的名号,所以不管从时间前后,还是熟识程度来看,陆离显然先他一步见到了刘关张三兄弟。
见面的先后顺序,其实都是有好有坏的。
先见面能够抢占先机,后见面若是前面刘艾说了什么,他也方便解释。
可陆离不想要做被人说了之后解释的那个,俗话说得好,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他为什么不做造……抢占先机的那个呢。
当年相见,四人都可称浅滩落魄之时,当时刘备他们三人寂寂无闻,在地位上于一众郡守、刺史中相形见绌,而陆离看起来备受推崇,实际上也是有名无实,可谓是驴屎蛋子面上光。
如今再见,他们三人不再是被人叫不出名姓的存在,陆离显然也再次有名有实,看起来好像比起当初更上一层。
虽然情况有所不同,可四人相见,一切仿佛还是当年的欣赏与友好。
哪怕心里对于刘备复杂难言,可见到对方后没多久,陆离还是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抛开立场不谈,对方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
可人怎么可能抛得开立场呢。
陆离:“玄德兄,云长兄、翼德。”
刘备与关羽比陆离大一岁,张飞则是比陆离小几岁,可四个人坐一块,陆离看起来倒像是最小的那个。
陆离不由看了一眼三人中胡须最长的关羽,比起后世的雕像,对方如今的胡须还算不上长,按照现在的审美,对方这绝对可以称之为美髯公了。
但是,陆离看到那胡子后想到的全是打过程的困难。
云长兄,就冲着你能将胡须留得这么长,还打得这么好,你不成功谁成功。
陆离不羡慕也不嫉妒,就是多看了一眼,关羽对此也习以为常。
这种因为胡子被人多看一眼,对于他而言属于常有之事,在东汉的审美环境下,看到胡子留得特别好的人就跟看到美人一样,都是忍不住要多看一眼的。
大家坐下后,总免不了要说一说分别后各自的经历。
陆离的经历相对透明可查,无非是离开袁绍后去了郑玄那里,又因为躲避黄巾一起去了徐州陶谦那里,后来就是去了曹操那里。
非要说有什么可提的,陆离颇有兴致的跟刘备分享了自己当年在徐州关于民生方面的一些想法与建议,有些被陶谦采纳了,有些被对方置之不,但是在曹操打下徐州后又用上了。
跟陆离虽有波折,但外人看起来大体就是一帆风顺的情况相比,刘备三人的经历就有点一波不止三折了。
刘备先是在公孙瓒那里为别驾,后来试守平原县令,又升为平原国相,这一波看起来好像属于是步步高升了。
但问题在于平原国在冀州内,冀州是袁绍的地盘,刘备一个公孙瓒阵营里面的人,在袁绍的地盘上当国相,想想就知道有多令人难言。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自然不免牵扯进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交战中,期间北海孔融受到黄巾侵袭,他去救了次场,那个时候正值曹操进攻陶谦,对方还派人前来求助了。
只是不管是作为孔子后裔的孔融,还是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在曹操压根没有屠城行为的情况下,显然都不可能出兵去救与反贼相互勾结的存在。
后来听说吕布一箭定彭城时,刘备被公孙瓒安排着换了地方屯兵,这些年在刘虞死之前,他在帮着公孙瓒对抗袁绍,而在刘虞死之后,他跟公孙瓒之间有点尴尬,但对方也没有薄待他,给他找了一郡让他去当郡守治民生。
这一波“四处流浪”的经历,虽然因为军事原因在有些地方待不长久,但惩治恶徒,安抚民生的事情他从来没有落下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他还没有说出这句话,但陆离已经从对方的描述中看到他切实在践行着这句话。
刘备说的轻描淡写,可陆离也是曾为政一方的人,怎么会不清楚这里面的东西呢。
后世有些人称刘备是伪君子,陆离不去辨别真伪,他只知凡事论迹不论心,如果能够做一辈子君子的事情,那就是真君子。
哪怕立场不同,如今作为汉臣,对于刘备爱民如子、尽忠职守的优良作风,陆离那绝对是赞不绝口,而且这是真心实意的赞不绝口,比当年对刘宏还要真心的那种,毕竟刘备是真的好人,而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