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火上浇油(第2/3页)

好在曹操到底快人一步,袁绍那边还没有收到消息,他这边的兵卒已经来到河内了。

等到袁绍那边得到消息,跟谋士们一通意见不一的拉扯商量后,河内已经姓曹了。

就冲着这个行动力的差别,两方在人口、财富,以及兵力方面的差距,似乎被无形抹平了许多。

今年接连对袁术、河内动兵,随然后者速战速胜,但对于曹操这边的消耗依旧是巨大的,毕竟两场战争,前者直接在春夏农时,后者也没有走到秋天尽时,对于农事的影响与耽误不说巨大,却也不能忽视。

要是在这个关头再紧接着跟袁绍那边动兵,这胜算还没有开始打,就要先降低个两分。

曹操这边看出了这个情况,袁绍那边同样有人看出来了,尤其是在河内一地的争夺上,谁看不出曹操的强势与优势呢。

既然确定是大敌,既然这是近在咫尺拦在前进路上的大敌,何不趁着如今对方消耗巨大的时候,来个趁人之危、趁火打劫(划掉),乱中取胜。

郭图、审配等人便以此为由,力主出兵攻曹。

但沮授与田丰却并不认可,不说如今师出无名,如今正值秋冬之际,正是胡人放肆的高发期,他们这边势必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做防备。

再者说,在自己明明有优势的情况下,带着趁火打劫的心思出兵,这实在不像是能够取得胜利的军队应该有的心态与做派。

况且曹操那边接连战争却是存在消耗不假,但是他两战全胜,也是大大鼓舞了士气、磨练了兵卒。

而自己这边自从打败公孙瓒之后,除了边境守备外,很多兵卒“闲”了下来。

比起真的拉起大军对峙,在看似我方占优,实则敌军首领更胜一筹的情况下,还不如拼我方占优的物资条件,跟对方打持久战。

当然了,就算是刚直如田丰,也不会直接对着袁绍说——我觉得明公你在决断等方面比不上曹孟德,所以我们还是不要跟对方做这种比拼明公能力如何的战斗了。

他只说“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此方为兵家致胜良方。

袁绍觉得田丰说的挺有道的,所以还是直接跟对方干吧,毕竟真要比起来,自己这边哪哪不比对方占优呢,何必只抓着物质这一点看。

田丰:……

田丰似乎已经在刚刚用完了自己的委婉,直接就是一句:“明公戏言耳?”

明公你在开玩笑嘛?

袁绍一愣,几乎立刻皱起了眉头:“元皓何出此言?”

田丰好像感受不到来自他人的关切又或者是幸灾乐祸,只看着袁绍道:“若非戏言,明公莫非是忘了骄兵必败之?”

此刻袁绍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了,毕竟现在提起骄兵,很难让人不联想到陆离那篇《项羽论》。

什么意思,你这是什么意思?

而田丰这个性子,能够惹怒的可不止是袁绍一人,与其交恶者虽非全部,亦不在少数。

如今见到这个场景,不现在赶紧火上浇油把他给办了,还等着什么呢?

没有任何意外的,都不用袁绍开口,立刻就有人站出来说他扰乱军心、居心不良。

有人帮着自己发言了,尤其是还不止一人帮自己发言,衬托的田丰好像是个被众人一起排斥的存在一般。

袁绍见到这个场景,心里的火气反而降下来了不少。

然而田丰在火上浇油方面是真的有一手的,没有任何意外的,对方被袁绍安排着“暂时休息”了。

战争还没有开打,袁绍这边已经成功办了一名己方的谋士,当居曹营首功。

而比起上来便立大功的袁绍,曹营其他人碌碌无为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他们竟然还在分析双方优劣,而非像袁绍那般相信自己,看起来真的是败算大大的没有。

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敌人。

曹操这边的优劣情况,袁绍那边分析的其实挺到位的。

而双方虽然都剑拔弩张到了一种分分钟就要战场相见的地步,可实际上粮草都还没有准备好呢,大规模的战争可不是拍拍脑袋就立刻战场见的事情。

曹操这边将河内收入囊中后,带兵回到许昌进行准备,袁绍那边也在积极备战。

而就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刻,许昌突然流传起了关于天子亲政的声音。

陆离一直关注着刘协那边的动静,可以肯定这个消息并非从宫中流传出来的,也并非是董承那里刻意散播的,这是之前一些帮着刘协辩经的名士大家自发讨论起来的。

成家立业,现在陛下皇后有了,孩子眼看着也要有了,加元服早就加了好几年了,总不能还继续在宫里学习吧。

好学也不是这么学的,他是要当皇帝,而不是当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