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阵营贡献(第2/3页)

前面在刘协那里得了个“且退下吧”,如今又在曹操这里得到了一个“且回去吧”,陆离自然不会死赖着不走,他只是道:“离今日此言,发自肺腑,非只为一人。”

不是只为了我自己,也并非只为了明公你。

语罢,在司空府喝了许久水的陆离终于起身离开了。

曹操那边得到消息后并未立刻行动,陆离也不曾搞什么明公不急急死谋士,有一说一,在阵营贡献度满值的情况下,接下来曹操对陆离而言倒并非全无作用,但需要重视的程度真的降低了一部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曹操只是在为发作做准备,而非忘记了这件事情。

当曹操将董承以依仗贵人腹中皇嗣,欲行不轨伤害天子为由,押至刘协面前,作为掌管皇宫守卫任务的卫尉,陆离实在很难不知道这件事情。

陆离当然可以选择性无视,不去掺和这种一个搞不好就让自己里外不是人的事情,曹操那边没有通知自己想来也是有意让自己避开的。

但曹操不怕事,他难道就是什么遇事要躲起来的胆小鬼吗。

当陆离赶来的时候,隔着一段距离似乎都能听到董承的怒骂声。

而当殿内响起有关陆卫尉求见的声音时,有那么一瞬间,宫室之内似乎被按下了静音键,但一静之后是更加响亮的动静。

绑住董承的绳索足够牢靠,却不曾绑住对方的嘴巴。

陆离站在曹操身后,拱手对刘协一礼,似乎半点不曾听到董承对自己有何言语。

比起董承的语言,更加吸引陆离的反而是刘协的注视,他看向自己的眼神,终于不再是看向陆侍中的了。

这样很好。

刘协早该清楚,陆侍中在先帝死亡的那一刻,就注定再也不会存在了。

刘协:“卫尉既来,何不——”将作乱之人拿下 。

后半句话堵在了喉咙里,在曹操的注视下似乎难以说出口。

有些事情不戳破,大家还能装作不明白,可一但说破了,脸也就跟着撕破了。

他现在可以跟曹操撕破脸吗,真不管不顾,什么都不要了,那自然做什么都可以,可刘协不是。

况且就算他说出来了又能怎样呢,陆离都直言自己“见异思迁”了,这个时候难道会因为自己一句话便站在自己这边吗?

陆离不曾言语,只是行礼之后静静站在那里。

仅从官职在看,他站在曹操身后些许似乎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在如今这个情况下,他往那里一站,与刘协等人便自成泾渭分明之态。

刘协:“卫尉既来,怎无言语?”

你一句话都不说,难道就是单纯来当观众的吗?

这是想要看谁的戏?!

天子让人说话,陆离自然不会当哑巴:“臣闻宫内有犯上之人,故而携禁军前来,将其押送诏狱。”

刘协眼中不由划过一抹嘲讽,犯上之人,他清楚陆离口中的犯上之人,与自己心中所想的犯上之人,定非一人。

刘协想要为自己人开脱:“董将军并无犯上之举,此番想来是误会一场。”

他声音放得低,有几分示弱的姿态,想要让大家配合着将这件事情过去。

但曹操不准备配合,陆离同样如此,这番若不让董承付出代价,陛下你难道要自己去付出代价吗?

陆离道:“董将军污言秽语咆哮于天子面前,在场众人无不耳闻目睹,便是殿外之人,亦多有闻言,如何能称作误会?”

不说他们二人本就多有过节,就说双方立场的截然不同,此番有了收拾对方的机会,哪里有轻易放过的道。

陆离对待敌人,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可从来不存在什么心慈手软。

尤其是董承这种管家都能将外室养在官吏邻家的“大户”,哪里就需要他来怜悯了呢。

归根结底,不过是贪心不足、心比天高,咎由自取而已。

刘协有心思为对方找出路,还不如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顺着这奸佞戏码表演一出幡然悔悟呢,好歹安抚一下曹操不是。

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啊。

这个道或许别的天子没有那么清楚,但刘协不该不清楚啊。

刘协确实清楚,正因为清楚,才觉得难堪。

谁家的皇帝当成他这个窝囊模样啊!

可再是难堪,难道就能任性的不管不顾吗?

刘协清楚知道不能,他并没有这个资本。

对着董卓他忍了,对着王允他忍了,对着李傕、郭汜他也忍了,今日不过是对着曹操再忍让一次而已,跟之前又有什么不同。

可刘协清楚这里面可太不同了,他曾以为心向汉室,矢志不渝的人,就这样站在对立面上逼着他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