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放虎归山(第2/2页)

便是无辜,该杀也不能放过的。

他宁愿一辈子愧疚难安,也不要一辈子提心吊胆。

曹操小小的处,引起了不小的反应。刘备等人得知这件事情,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吴硕去刺杀陆离,并非是他们安排的,也不是刘协的主意,还真的就是吴硕自己的想法。

如秦桧这般的人都会拥有朋友,董承自然也不例外。

吴硕作为在历史中在“衣带诏”这种要命的事情上,都能够被对方带上的存在,那是心腹中的心腹。

知遇之恩,有人让恩人以命相偿,也有人以自己之命去偿还恩人,吴硕便是后者。

董承被刘协交托事情的时候,对着刘协稍稍透露过些许,吴硕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刘协对着刘备交代事情的时候,也对着刘备稍稍透露了些许董承不曾用上的牌面,吴硕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刘备万万不曾想到,吴硕倒也确实不会背叛,只是也真的用不上了。

不只是用不上,对方这一出可谓是打草惊蛇。

虽然他并不准备行刺客之事,此偏邪小道,如何能够视同常一般肆意行事,陛下乃是大汉天子,总是这般不免移了心性。

况且曹操与董卓不同,董卓当年是面对讨董联盟没讨到好处,迁都本也有逃跑之嫌,失了当年威镇边陲的锐气,又傲慢之下对手下多有撒气之举,令吕布与其反目,手下也多有异样之声。

可曹操不同,他几战几胜,威望正隆。

对待刘协或许有几分不甚恭敬,但对待手下的文臣武将,那真的是没话说。

别说夏侯惇、曹洪等带着血缘关系的亲戚,其他投靠之人也颇受重用,对他不可谓不忠心耿耿。

吴硕愿意为了董承去行刺杀之举,曹操手下更不会缺少愿意为他效死之人。

而且他们根本不用行刺杀之举,直接便可佣兵而来,倒是不用怕重蹈李郭之事,而是真的要危在旦夕。

吴硕生前非万众瞩目之人,死后却让个许昌都因他之故为之一静。

刘备得到了来自曹操的约谈,陆离不清楚他们是不是去青梅煮酒论英雄了,不过应该不是,毕竟这个季节青梅早就下了,煮枣、煮葡萄倒是更有可能。

不提刘备心情如何,刘协心情就很不好。

吴硕来这一出是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而自从董承死后,宫里的董贵人不说日夜垂泪,但确实难有欢颜。

怀孕本就是个对母体消耗巨大的事情,再搭配上这种不好的心情,刘协都怀疑这个爹自己是当不成了。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没有一个能让他感到顺心。

伏皇后见到刘协这般愁眉不展,自是出言安抚,刘协没怎么被安抚到,不只是因为现状实在是让人放心不了一点点,还因为看到对方,他就忍不住想到了对方那个万事不沾的亲爹。

他倒也不至于想着吃软饭,可皇后之位给出去就换了个这个,简直比不上董承一点点。

许昌在曹操的雷厉风行之下,寂静却又并不慌乱,只是陆离怎么都没有想到,吴硕的三族都没了,刘备跟曹操吃了个饭好像就彻底与他无关了。

虽然这话听起来好像有些奇怪,毕竟吴硕事实实在在做了刺杀的事情,刘备这纯粹就是陆离在怀疑,并没有掌握什么切实证据。

但这事不是刘备无辜与否的事情:“那刘玄德心怀大志,明公何故一再放虎归山?”

这话属于程昱听了要点赞的类型,曹操都觉得这般的陆离有点程昱的形状。

这事已经不止一个人对曹操提过,甚至许多人都不止一次的提过,然而曹操就像是中了刘备的毒一般,真的就是对他一放再放。

虽然知道曹操有曹操的考量,这里面甚至还可能掺杂着天命,说不定就算曹操真的要杀人,刘备都能自己走脱,可这般在知晓未来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对方放过日后大敌,陆离都想给对方剧透了。

实际上曹操还真的没准备放过刘备,他只是暂时没有处置对方而已。

然而等到程昱、郭嘉等人皆来劝说,曹操真的下定决心之时,刘备所居之地早已空无一人。

与之同时消失不见的,有几位曹操派去暗中盯着他的人,有几位许昌官吏,还有几位守卫城门的护卫。

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在众人带着怀疑目光盯着的情况下,他依旧收拢了这般多的人。

甚至可能不仅是对方主动收拢,还有人主动去投,刘玄德,倒真不愧是刘玄德。

陆离以为对方会去投靠刘表,谁知对方却直奔袁绍而去,而袁绍等待的师出有名,随着刘备的到来终于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