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虚实之间

不提远在官渡的几人收到消息后感想如何,陆离这次的行动还是非常迅速且及时的,要是再上一点,面临的可能就是一位横死狱中的孕妇,以及兜头泼来的脏水了。

这种事情难处就难在决断上,一个优柔寡断,就很容易落得一个必须得保护着对方的被动位置上,而这种事情一旦被动了,有什么保护不好的,就全都是你的责任。

但现在陆离半点不遮掩的将事情给抖落出去了,这要是出点什么事情,需要考虑的就不是他的问题了,而是不是有谁想要杀人灭口。

不过也正因为陆离的作为,刘协曾经与董贵人说过的后果,切实发生了。

因为曾经做过豁出去的打算,面对针对自己的流言蜚语,刘协倒是还算淡定,毕竟董贵人当初怀的是不是他的孩子,他难道还能不知道吗。

再者说,更加难听的流言他也不是没有听说过,早就练出来了。

可刘协还能淡定,董贵人听到那些闲言碎语却淡定不起来了。

虽然当初她有过想要利用流言与对付陆离的打算,并且也切实付出了行动,但最后不是没有成功吗,而且当时她都退步了,不是应该就此打住吗,怎么会这样!

刘协面对跑来着自己哭诉委屈的董贵人,安慰言语的背后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同样的谴责。

权力斗争中的事情,哪里有什么说好了,更不存在退一步就全都退一步,事情口头一句打住了就是打住了的说法。

斗争是灵活多变的,不死不休的,而非如董贵人这般过家家般的想主义、说话算话。

而如果让陆离听到董贵人这番义愤填膺的言语,怕是要笑出来的。

如果当真说什么便是什么的话,你当着我们的面口口声声自己与秋娘之间如何主仆情深,可你的主仆情深,难道便是肆无忌惮的利用女子的清白与躯体来陷害他人吗。

你为你名声因不曾有的罪责受损而哭泣时,可曾想过你对他人做了什么呢?

当陆离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很难不想起被抓获时秋娘的沉默。

他不知道对方是自愿协助这份需要牺牲自己的计划,还是被迫之下的不得不,他只是觉得对方的这份沉默衬托得董贵人的哭泣十分刺耳,若说要报仇,你豁不出去自己,却豁得出去别人是吗。

这其中细究一二,与陆离而言,似乎也有几分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感觉。

可他不曾再有少年时的动容与歉疚,这些年的政治生涯,足够让陆离清楚什么事情应该责怪别人,什么事情又该宽容自己。

真要说的话,当初被他帮忙搞出来的讨董联盟,死得人岂不更多……

陆离不知道该说自己是成长了还是心冷了,被同化了还是适应了,他只是在得到这个消息后目标不改的去与贾诩定策。

他只是在杀完该杀的人之后,面不改色的与贾诩喝着茶水,耳边不曾回响那些凄厉怨愤的声音。

生命是值得敬畏的,但敌人的生命比起敬畏更值得夺取。

坏人不死,便是叫好人受难,敌人不死,便是与自己为难。

对于这一点,尤其是后半句话,贾诩是相当赞同的。

考虑到当前最重要的、可能直接决定着他们二人未来的大事件,说起话来总不免要提及一二的。

贾诩:“官渡对峙日久,伯安以为如何?”

陆离:“离素信文和兄本事,兄此刻能与我对坐谈论此事,自当是曹司空胜、袁本初败。”

而如果结果真的颠倒过来,陆离想了想,觉得这事对自己未必全然是坏事。

你想想看,袁绍打败了曹操,这历史改变程度说不定直接满百呢,自己再做点什么,把后世传唱度给点满了,哇哦,胜利似乎近在眼前的样子。

因为最坏的结果对自己而言可能都没有那么坏,陆离此刻的从容看起来好似是从灵魂里面散发出来的,充满着说服力与感染力。

而由于对于“内情”知晓的实在不够,哪怕聪明如贾诩,也只觉得陆离这般是因为真的信任曹操,半点没往对方其实想过曹操失败了也没有那么坏的方面去想。

之前贾诩还有那么点不明白,陆离怎么偏偏就对曹操这么死心塌地,但经历过自己被惊艳到的情况后,他猜测陆离的“审美”可能就是偏向曹操这一款的吧。

想想这俩人当年在地方上做官的时候,那个行事风格还挺一致的,也怪不得能够混到一起去。

在贾诩这里坐了坐,也算是完成“成了大单子”之后的聚餐任务了,陆离溜溜达达的回到了自己家中。

等到并不怎么丰盛的餐食被端过来,陆离已经发呆了有一阵子了。

吃完饭消了消食,陆离坐在摆剑的架子前面静默不语,其中就包括着那把来自先帝的赠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