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终身大事(第2/2页)
当被问到自己的意见时,曹昂本以为自己就是来听个结果,却没想到这事自己还有发言权,有权力就不能忽视它,曹昂仔细思考了一番:“儿信父亲与陆卫尉,若母亲点头,儿无异议。”
这事最需要接受的点无非就是有一个名为吕布的老丈人而已,但考虑到他爹都同意接受吕布做亲家了,这点也就没有什么了。
看出了自己的儿子没有任何排斥,再加上来自陆离保证的“不肖其父”,丁夫人这边也点了头。
这事虽然是女方那边主动的,但事情定下来之后就需要男方主动了,毕竟是娶妻又不是入赘,总不能真的全等着女方那边办事啊。
陆离这边将消息先一步传了过去,曹操这边的提亲队伍也随之出发。
来回流程走完,婚事被定在了八月。
不过这里面倒是没有陆离多少事,他这个媒人就只负责了一个前期工作,其余细碎的部分不可能让他这个九卿之一去跟进,不说他没有这个功夫,他也不专业,所以自有专业的媒氏(媒人)去做这些事。
而在让郭某人休息过来之后,陆离可是拉着他好生了解了一番战争全过程。
虽然郭嘉不是一个专业的说书先生,但陆离是个给力的捧场听众。
有些事情身处其中固然能够更加清晰的感知到那些惊心动魄,但那份惊心动魄在感知到且成功度过后,又不免会带着几分冷却感。
比起说对于具体事情的描述,郭嘉的讲述更加侧重的是曹操的当机立断与杀伐果决。
哪怕搭配上郭嘉毫无天赋的说书,但因为有着实际战果做基础,对方描述的曹操,不管是面对敌众我寡时的全无惧色,奋勇向前,还是对峙过程中的情绪稳定、从容不迫,又或是面对许攸来投的冷静分析,果决定策,甚至是火烧乌巢后的不骄不躁、精准推进……
知道的是在讲述官渡之战,不知道还以为这是在做宣传曹操的ppt呢。
更加加分的地方在于,这其中还有一个用来通过对比,更进一步突出曹操优点的人物——袁绍。
尽管袁绍的部分内容存在郭嘉的猜测与主观臆断,但因为对方本身的能力再加上有降将进行了“补充说明”,里面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当听到曹操当机立断的时候,袁绍是如何左右为难的,陆离只能说这个袁绍确实没有ooc,而且让人一听便觉得曹操胜利自有其道在。
但听到郭嘉讲述的那个种种作为都在朝着失败一路狂奔的袁绍,陆离却忍不住想到了当年洛阳的袁绍。
洛阳的袁绍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陆离被何进无礼对待后会尽力周全的人,是俩人相处过程中总不介意先付出一些的人,是在董卓面前会说“那是陆侍中”让人不要误伤的人,也是离开洛阳都不忘叫上他一起的人。
当年还在洛阳,陆离有一段时间在规划未来的时候,因为袁绍这边的主动与曹操那边对他的不感冒,还想过要不要在刘宏死后先去袁绍那边混上几年。
可后面因为各种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再加上跳几家到底是容易坏名声,所以最后不曾成型。
陆离在想袁绍,袁绍同样也在想陆离。
不同于陆离作为胜利一方,想起过往都能平和的去回忆那些美好记忆,袁绍想起的反而是当年对方来到渤海郡,自己为了从对方那里得到先帝的大义名分发下的誓言。
“我若有违今日之言,当死于兵锋之下!”
明明已经过了这么多年,甚至当年对方拿着誓言与他对峙的时候,他都能毫不在意的自圆其说,可偏偏此刻这般清晰的回响在耳边。
田丰死了,袁绍下令杀了他,因为有人说对方因自己的败退拍手大笑,说这全是因为袁绍没有听从自己计策的原因。
这事是真是假,或许有真有假,田丰未必笑他,但世人都在笑他,都会笑他。
他们都会笑他袁本初携着大胜之势洋洋得意,却被人以少胜多。
日后谈起此战,曹操多么令人称赞,他袁绍就何等惹人笑话。
他是不是也在笑话我,如今看来,他当初不选择我袁本初是多么深谋远虑、见微知著、远见卓识。
袁绍认为全世界都在笑话他,心中悔恨反思的同时也不免带上了几分对抗感。
而陆离在短暂的思考了一下袁绍之后,将视线投向了对待自己明显不含善意的许攸。
哪怕凭借陆离有限的三国记忆,也隐约记得这位助力曹操赢了官渡之战的反水人物,似乎是个丑角,下场似乎因为过度骄傲应该是完蛋了的。
但不能因为对方未来会死,就对近在眼前的敌意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