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双方的观望(第2/2页)

比如说如果有人给你报上来了一起杀牛案,有人可能看到杀了牛就直接按照杀牛判了,但这事本身可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在这种政权交接的敏感时刻。

你得了解牛被杀之前的具体情况,杀牛人的具体情况,这件事情在当地造成的影响,民间的各种看法,以及此地之前有没有过类似的情况,都是怎么处的……

杀牛案是如此,杀人案就更是了,甚至比杀牛还要复杂。

这里面要是有什么孝子贤孙的相关故事,你更是要仔细处,做得好了那是典型代表,为后面类似的案件提供了优秀例子,而如果处不好,则会成为负面教材。

大家说起来那都是:当年谁谁谁这么判,结果怎样怎样,造成了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这么干。

后世传唱度会因此增加吗?

会陆离也不想这么干。

而且在这个关键时刻,这种判决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当权者态度的。

他是法不容情的威严无私,还是情交融的灵活变通,他是站在世家这边维护士人的利益,大家一起分蛋糕,还是要站在百姓这边为民请命……

因为考虑的全面,陆离处起事情来虽然会让他自己很劳累,但是对于老板而言,谁不喜欢看到这种尽善尽美、没与后患的处办法呢,而处事情是这般的下属,那自然是好用、爱用、多用。

这就导致了不管是刘宏还是曹操,其实都挺喜欢用陆离来处这些的,于是陆离一边很讨厌,一边又有许多事情需要干。

当一位社畜劳累的时候,没有一位老板是无辜的。

陆离在越努力事越多,不过努力也不是毫无意义的,至少青州正在一笔一划的刻上曹操的名字。

打下地盘是最粗略的征服,更重要的是人心归附,有关前者,曹操已然做到,而有关后者,他们正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而随着青州逐渐真正被他们收入囊中,一个又好又坏的消息从邺城的探子那边传了过来。

——袁绍病了,很严重的病,或许会要命的病。

这病出现在他们失去青州,曹操得到青州的时候,病因似乎都不需要再探再报,很明白的就摆在他们面前了。

敌人的病痛对于己方而言自然是一种好消息,可如果他是敌人的同时还是朋友呢?

陆离忍不住看向曹操,虽然他并未从对方脸上看出什么特别明显的情绪,可没有明显情绪本身就已经在证明一种情绪了。

明明这个结果并非是不可预料的,早在洛阳,不,甚至更早一些的乐安郡,他就已经做好了趋利避害的选择。

如今一切当真与前世的许多情况所应对上,他甚至也参与过有关如何加快迎来袁绍死期的大讨论,结果现在一切真的来临了,怎么反而且喜且悲呢。

陆离自认自己是个冷心冷情,又有点怜弱惜贫的人,若是他与袁绍并无交情,根本与贫弱无关的袁绍的死亡,恐怕很难激起他的什么负面情绪。

可惜无交情的这个假设,在洛阳时就已经被打破了。

曹操的情绪没有外露,陆离的情绪自然也不会不加遮掩。

他属于是半遮半掩,不能让人觉得你冷血无情毫无触动,也不能让人觉得你过于心痛。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便是能够解,可到底位置不同,谁知道此刻的解,会不会在日后成为对方心里的某种疙瘩呢。

好的关系想要长久,是需要花费心力去维护的,规避危险与矛盾孕育的可能,正是手段之一。

青州这边的事情本也就处的差不多了,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前,他们回到了许昌。

随着年节一并到来的,是袁绍病的越发重的消息。

冬日本就是疾病与死亡的高发期,这一点任你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不会改变分毫。

之前又是攻防,又是青州,大家斗的不可开交。可是如今袁绍病的快要死了,两方的行动反而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

一方是觉得自家老大疑似要完,没信心没底气,想要打量思考一下以后怎么办。另一方则是担心逼得太紧的话,会不会刺激对面打出哀兵必胜的结局来。

而这份安静与忌惮交杂的对峙中,还夹杂着双方各怀目的的观望,观望袁绍的病,观望袁绍到底是死是活,甚至还要观望对方的后继之人。

对袁绍这般骄傲的人而言,这种观望简直比死亡还令人排斥与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