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二合一(含一章营养液加更)(第2/4页)

虽然在场所有人加起来可能都没有吕布的武力值,但袁熙本人也不是啥万人敌啊。

他脸上闪过犹豫与纠结,最后全都化为了为难:“诸位所言有,只是我该求谁为我助力呢,刘州牧素来安于现状,怕是不愿插手我冀州之事。”

人群中总不缺按捺不住的人,当有人言语出曹操的姓名,袁熙连连摇手:“不妥不妥。”

“父亲正是自官渡之后,思及亡故兵将,身体每况愈下,青州一失更是无言以对地方父老……”

他抬起衣袖遮住脸,另一只手似是在拭泪一般。

等到衣袖放下,大家看着他红了的眼眶,一时之间也分不清这是真情流露哭出来的,还是为了糊弄他们用衣袖擦出来的。

袁熙没有将话说明白,甚至还用兵将、父老做借口,也是带着点不愿意揭父亲短的意思,毕竟有些话说明白了,显得袁绍好似是一个特别输不起的人一般。

但话虽然没有说明白,认为曹操是害死自己父亲的罪魁祸首这一态度却是表现的足够明白了。

这事要劝说也很容易,你不是拿着兵将、地方父老说事吗:“公子谬矣,正因邺侯挂心兵将与地方父老,公子才正该与曹司空交好,如此方有机会加以照料,以安邺侯之心。”

袁熙清楚自己不是多么能言善辩的人,他也没有继续就这个话题与他们争论下去,只是表现出了些许找到台阶下的心动与年轻人拉不下面子来的迟疑:“容我思量一二。”

大家都是体面人,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咄咄逼人,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袁熙实在不是个体面人,嘴上说着要思量一二,实际上包袱款款带着老婆直接跑了。

至于母亲,袁尚还在这里呢,刘氏自然不会跟着他走。

人去楼空的袁熙显然打了不少人一个措手不及,李伍得知此事,也不由叹一句虎父无犬子啊,这袁熙看起来挺透明,实际上还挺聪明的。

事实上袁谭也不愚笨,只是有些事情一旦身处其中了,就免不了一个当局者迷。况且有些事情已经是别无选择了,哪怕知道不对,那也只能硬着头皮一条路走到黑。

袁熙的离开在带来了一瞬间的寂静后,改变不了争夺的本质。

哪怕有曹操在外虎视眈眈,他们在有心人的调拨之下,也只带着一种“攘外必先安内”的心态,想着要速战速决。

那些想要袁熙做梯子往曹操这边走的人,现在梯子跑了,他们的想法却并未因此发生改变。

袁熙没有办法选择,但这里不是还有两个人可以选择吗,不,应该说还有三个。

李伍在邺城,再次迎来了社交高峰期。

跳出邺城大漩涡的袁熙回首望去,记忆中似乎还能翻找出父亲意气风发的模样,可这或许就是他与邺城最后的道别了。

日后这里是会继续属于他们袁氏,还是如青州那般改姓曹,还尚未可知。

也不怪父亲无视自己,我实在不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袁熙心中不由一叹,转而回首看向前方。

人得向前看,有的人早早明白了这个道,有的人在苦痛中学会了这个道,有的人纠结着不愿意明白这个道,还有的人至死不懂这个道。

————————————————————

随着邺城的水越来越混,曹操这边也开始动作起来了。

很多事情只靠着言语挑拨是没有用的,很多威慑也是会被淡忘的,你得去展现力量,这才是乱世得到一切的最强力保障。

曹操带着军队再次出发,陆离也非常丝滑的切换到了与荀彧一起留守的状态之中。

留守这种事情,但凡不是有一方力量突然打到大后方来,一般都是跟之前没什么区别的。

可这次他们还偏偏就遇到这种可能要打到大后方来的危机了,危机的带来者不是北边的敌人,而是南边的孙策。

有一说一,对方这个举动,与其说是给陆离带来了多大的危机感,倒不如说成功让他想起了自家好友“郭乌鸦”外号的由来原因。

这一次,对方还会死于本土豪强门客的刺杀吗?

曹操不曾回返的军队似乎象征着某种判断不曾发生变化,而没过多久,孙策遇刺的消息传来,简直让陆离忍不住思考:天命便当真如此难改吗?

不过与其说对方的死是天命难改,倒不如说是性格决定命运,倒不如说是这个时代地方豪强力量的一种展示。

任谁要是小看了它,怕是要承受致命一击的。

陆离回看自己过去的行为,他其实就是在小看他们,只不过跟孙策过于直白的摆明车马不同,陆离是站在他们的视觉盲区之中的。

孙策死了,可孙权也因此继承了他兄长的一切,作为他们孙家新的主事人登上了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