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二合一(含一章营养液加更)(第3/4页)

刘辩知晓唐姬不曾改嫁,唐姬倒也知晓刘辩这些年不曾另娶他人。

可不曾娶妻,不代表不曾纳妾,不曾收用美人。

唐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倒是让心中的忐忑消解了一二。

如今他们两个的情况都挺麻烦的,两人搭伙过日子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毕竟刘辩或许还能有别的选择,可她却已经被架在那里了。

夫君死后不曾改嫁,死而复生回来了反而要改嫁,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边在演绎夫妻双双把家还(划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何太后倒是挺有正经事的跟陆离寒暄了几句,对方借着亡夫拉关系的手段,倒是比刘协借着亡父进行拉拢要高明不少。

当局者迷这种事情真的不是说着玩的,刘协当初就是太急了,急到失了分寸,后面想要找补也找补不回来。

————————————————————

荆州。

在曹操进攻邺城的时候,刘备就开始了有关唇亡齿寒的劝说。

州牧你所治之地与曹操距离这般近,若非有袁氏在前面吸引注意力,荆州必然会成为对方的目标之一。

现在对方专注于对抗冀州,我们正该暗中助袁氏兄弟守住地盘,不然若是曹操得到了北方几州之地,荆州恐怕立刻就会成为对方的下一个目标。

到时候坐拥大汉半数之地,乘胜而来,怕是难以抵挡。

刘备劝人也不是纯劝,他一边劝说这样做的原因,一边也主动站出来表示:“若明公有此意,备愿前往冀州为说客,行调停联盟之事。”

任谁来听刘备的这番劝说,都得说上句有道。

刘表刚听完也是颇为意动,但是在思考过后,却道:“不妥,不妥。”

刘备连忙追问:“不知有何不妥之处。”

然后他便听到了一番关于家务事难断,曹操睚眦必报,不能轻易招惹,为了百姓安乐,不好轻起战事……

反正原因是一大堆的,唇亡齿寒之说我也是相信你的,但我们也是不插手曹操跟袁氏那边的战事的。

刘备:……

一次劝说不成,刘备也没有放弃,在曹操开始攻打邺城的时候他便开始了劝说,曹操打下邺城之后,这种劝说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刘表早些年也算得上是一方人杰,刘备这般有有据,他不是一点都听不进去的。

但人年纪大了,很多观点与看法也真的会随之改变。

刘备虽然与他同为汉室宗亲,但在荆州,真正被他当作亲人的可不是他们老刘家的亲戚。

面对来自自己小舅子蔡瑁有关刘备的一些言语,说对方这般执拗压根就不是为了姐夫你打算,他就是当初不被曹操重用怀恨在心,想要利用我荆州的兵马去帮他报私仇。

他们老刘家的人虽然时常跟舅舅产生不睦,但是跟小舅子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论远近亲疏的话,刘表与刘备看似都姓刘,但这血脉关系都不知道远到哪里去了。但蔡瑁这可是近在眼前的亲小舅子,他姐姐便是自己的枕边人。

而且刘备才来投靠他多久啊,蔡瑁又跟了他多久,两者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本来对刘备的建议就只是犹豫,没有什么采纳的想法,如今蔡瑁这般一说,刘表就更是干脆直接的拒绝了。

不过刘表虽然拒绝了,他的长子刘琦倒是对刘备颇为推崇。

眼看着袁氏兄弟祸起萧墙,以至于邺城为曹操所得之事近在眼前,荆州这边子嗣之争也是已见端倪。

同样的一方之主,同样的有了后妻,同样的长幼相争,刘表与袁绍在这方面拿到的剧本简直像是复制粘贴的一般。

刘备倒是没像陆离那般,认为这是什么东汉末年优秀的匹配机制,他只是感叹自己这个命运实在是不好说啊。

好的地方待不住,坏的地方也待不住,他不喜吕布反复之态,可漂泊半生,如今混的还不如吕布呢。

是仁义原则有错,还是我自己就是这般时运不济?

刘备经历的坎坷颇多,全靠着自己乐观积极向上,但眼看着曹操那边一路高歌猛进,自己却是跑到这边跑那边,如今别说完成天子当年的嘱托,连个最起码的献策都献不出去。

也就是刘备心里还有一股子气没有散,不然这个时候都要去抢自己未来丞相的词了——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他如今不晓得自己未来是——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诸葛便化龙。

刘备现在只想找个地方安静的待着,好好消化一下如今肉眼可见的失败。

可惜他这一生怕是与静静无缘了。

兄弟的脚步声隔着老远似乎都能有所感应,而来自兄弟响亮的说话声,更是让人想忽视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