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谋事在人
都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对于陆离这般的天厌之人而言,这话不可谓不至名言。
可或许是来自天命之子的偏爱,帮着陆离成功转运了。
在后世传唱度任务完成的同时,历史改变进程也加了一个9,变为了99.9999%。
自己陪葬刘宏的陵寝,这种事情增加后世传唱度也就罢了,怎么还能改变历史进程呢?
陆离想不明白,但对于这种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本也无需硬是追根究底。
抽空确定了陆离的心意并给出承诺之后,曹操继续着自己的军事行动,而陆离则是与荀彧一起接手邺城这边的事情。
作为袁绍经营已久的大本营,邺城比之许昌犹有胜之。
陆离曾经来过这里的,但是作为客人、使者来,与现在作为事者对此地进行了解,那是决然不同的感受。
也不知道是怀着什么心思,袁谭竟然将袁绍曾经想要送给陆离,最后不曾送出去且怒而摔之的玉佩给了曹操,希望对方能够“帮忙转交”给陆离。
对此,曹操压根不觉得这算是什么事情。
毕竟袁绍跟陆离的交情再好,难道陆离死后要与他葬在一处吗?
先帝的存在固然是个坎,但也可以说因为这个坎实在是太高、太醒目,以至于其他人都算不上什么事情了。
什么芥蒂啊,猜疑啊,你跟先帝都比不了,还想跟我比?
曹操带着被选择、被偏爱者的自信,半点不当回事的将东西帮忙转送了。
虽然本初追求失败了,但好歹也是一片心意,他自己儿子都不愿意给他遮掩,那他帮个忙送一下又能怎样呢。
众所周知,有些过程是要以结果来判断的。
结果如果是皆大欢喜,过程中的坎坷只能说是小小磨砺。
可如果结果是并不中意,过程中的付出便成了舔狗行径。
曹操没有将这种事情放在心上,收到东西的陆离倒是忍不住愣了一下。
他并不怀疑这是袁谭随便找出了一块玉瞎编的事情,因为这确实是袁绍能够干出来的事。
玉虽然已经被摔碎许久,但玉佩本身的香气并未因此消散。
算一算自己跟玉佩之间的不解之缘,似乎也能够解为什么袁绍执着的硬是要跟玉佩过不去。
可重要的从来不是玉佩,而是送玉佩的那个人。
人对了,哪怕送块石头也能被欣然接受,人错了,你便是送上传国玉玺,最后也只会被转赠他人。
袁绍于陆离而言,从来不是那个正确的人。
陆离对袁绍而言,也从来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他将装着玉佩的盒子盖上,准备改天路过袁绍坟前之时,顺手埋了好物归原主。
一块玉佩送出来,曹操没啥疑心,陆离的拒绝也没更改,倒是让自己亲爹丢了一下人,如果袁谭这是有意报复亲爹的话,那他倒也可称之为成功。
给玉佩投注了短暂的注视之后,陆离继续同荀彧一起埋头苦干。
邺城防御的交接,道路的规划,粮草运输路线的最优选……
陆离忙得别说袁绍,便是刘宏死而复生,他也没空招待。
按照荀彧的推测,曹操想要得到北方原本属于袁术的全部地盘,最快也要两年。
但事实证明几乎从不出错的荀文若这次却错了,在曹操等人的超常发挥,以及袁绍子嗣的超级破防之下,仅仅只用了一年半,从建安七年到建安八年的新年,他们便能够一边庆贺年节之喜,一边庆功一统北方。
对于这次成功的迅速,别说荀彧猜错了,便是心急非常的陆离都没能想到一切能够进展的如此之快。
不过要说完全解决那倒也没有,袁谭死了,可袁熙与袁尚带着残存势力跑去投奔乌桓去了。
荀彧对于最快速度的判断不曾说对,陆离认为袁氏子孙不至于跑去胡人那里,同样也想错了。
或许他对于袁氏的了解便仅限于袁绍了,如何便能所当然的由父及子呢。
这些小瑕疵,不能影响成功的本质与喜悦。
有句话说得好啊,大过年的,便是有什么麻烦也且等年后再说吧。
但有些麻烦可以年后说,有些却是不能够忽视的。
提起乌桓你能够想到什么呢?
白狼山,张辽,或许还有,遗计定辽东。
虽然遗计定辽东似乎是虚构情节,但什么会被称之为“遗计”呢,那是死者生前遗留下来的计谋。
哪怕《三国演义》是本,但关于人物的生死事件还是比较可信的。
而这些东西一经想到,郭嘉的死劫似乎也已经近在眼前。
想到这个,再看看如今过年的气氛,莫名有种最后的餐之感。
陆离目光锁定好友,对方刚放下喝完的酒杯准备倒酒,陆离倒是没有因此觉得有什么不对,不说大过年的,这是庆功宴,也不能太过不合群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