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尽善尽美(第2/3页)
但刘备他们知道什么历史啊,这种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的东西,可不能这么算。
刘备的三顾茅庐发生在曹操已经到了眼前,再不赶紧跑都要跑不了的情况下。
也不知道是刘备这种死了都要见的坚持打动了诸葛亮,还是他们真的存在什么命中注定的羁绊,反正某人已经坐到贤才对面了。
也幸好这会被称作历史重要节点的见面不曾被陆离见到,不然比起见证历史的激动,他更有可能心里滴血。
毕竟历史什么的,他现在都已经身处其中了,曾经的三国历史对他而言是现在进行时,还激动什么激动啊。
因为陆离还不知道出现了有人偷贤才的事情,所以他还能请定神闲、一排从容的等待一切结束。
事实上并没有让陆离等太久,曹操已经进城。
而刘表的死亡几乎发生在曹操进城的同一时刻,随着曹操在刘表的灵堂上为对方上了一炷香,襄阳正式插上了曹旗。
这都是曹操的地盘了,陆离的软禁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得到襄阳是个很好的消息,不太好的消息在于刘备跑了。
对此,陆离真的是意外又不意外。
真要是那么容易就能将对方搞定,那刘备也就不是刘备了。
不过跑得出襄阳又如何,跑得出荆州吗,跑得出大汉吗,只要曹操一直赢下去,刘备跑到天边又能如何呢?
再次回到一个周围全是自己人的状态,陆离不再是表面上的放松,心里也跟着放松了下来,之前说是软禁如宅家,可到底是在别人的地盘上,一群人敌友未明,哪里真的放松得下来。
现在虽然竞争者跑了,但陆离并没有觉得人才在那里就跑不掉了,这一有了时间了,陆离的二顾茅庐计划立刻便提上了日程。
曹操看着自己拉都拉不住的某人,只觉得挺无奈的。
伯安,什么样的大才叫你这么激动啊,好久不见你怎么连跟我说两句的功夫都没有了?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一个陆离兴冲冲的跑了出去,等到陆离回来的时候,看起来不仅兴冲冲没有了,还看起来好像有点碎碎的。
事实上完全能够自信一点,将那个“好像”去掉吧。
知道刘备跑了的时候,陆离还能安慰好自己,但是天杀的,怎么没人告诉他刘备是带着诸葛亮一起跑的啊!
他到对是什么时候三顾完茅庐的,这合吗?
或许是因为情况实在是半点挽回余地都没有,在某种意义上“彻底放松下来”的陆离在与曹操完成述职后,直接跑到郭嘉现在住的地方去睡了个昏天黑地。
当然了,说是这样说,实际上也就睡了一天一夜而已。
等到他醒过来,一出门便看到朝着这边走过来的郭嘉。
虽然诸葛丞相真的很好很好,但我们奉孝也很棒很棒啊,我们公达也很好很好啊,我们文若也不错不错啊,我们仲德与文和也很缺德……
以前没有诸葛亮,似乎也半点没有妨碍曹操的各种成功。
陆离好想让自己放下,但心里怎么就这么不得劲呢,刘备,你怎么连别人看上的人才也要偷呢,真是可恶!
刘备:?
虽然跑了一个诸葛亮,但陆离在襄阳帮忙归纳的人才也有不少啊,这些自然是都被曹操笑纳了。
地盘越来越大,人才也是越缺越多的。
而且看看曹操手底下的人员构成,除了有亲缘关系的曹氏、夏侯氏一群人,有非常显眼的一部分都是由颍川派系构成的。
相信忠诚是一回事,但只是纯粹相信不加以处,那就是在考验忠诚了。
手底下的人有一方过于多,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能否吸纳更多不同的人才且做好安排,也是检验作为明公合格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陆离非常放心且倒反天罡的将事情全都丢给曹操了,至于对方是自己处还是交给别人,那陆离就不管了,反正只要别交给他就行。
对于陆离的这种行为,曹操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反而还挺心疼自家谋士在外孤苦无依了好久,我们伯安为了帮我速通荆州都这么努力了,他想要歇歇有什么问题。
曹操认为这没有问题,但架不住有人认为这有问题啊。
虽然曹操没有把许攸噶了,但是他对于对方的不喜还是被某些人看在眼里的。
如今陆离的作为,在他们看来跟许攸简直没有任何区别。
曹操既然能够讨厌许攸,那没有道不讨厌陆离啊。
看似聪明实际上又没有那么聪明的人,划拉了划拉,觉得这个等式可以成立。
然而小状这么一告,就把自己给告回家里去了。
陆离跟许攸那怎么可能是一样的,曹操觉得认为他们俩人一样的八成脑子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