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但问无妨(第2/2页)
陆离不太走心的想着,心中对于要如何说已经有了想法。
宴会之后有时会有小宴,有时太累便干脆散了,但这一次显然是有小宴在的,作为被邀请的那个,陆离没有任何拒绝的想法。
除了陆离外,荀攸、郭嘉等“老臣”,还有庞统这般的新人,也在邀请之列,至于吕布他们,倒不是曹操不请,而是他们宴席上喝得太多,再请的话,失态了便将好事便坏事了。
陆离:“明公。”
只有几个人的小宴会,有的时候会谈论接下来的发展,满满的都是正事与干货,有的时候却又只是谈论风雅,随意说些好似友人间的交谈,好似这并非是上下分明的宴会,而是朋友间联络感情的相聚。
而这次的小宴,在相谈甚欢结束,他人陆陆续续离开,对于被留到最后的陆离而言,显然就是谈心局了。
陆离道:“明公今日宴上言语,当真令人目眩神迷,心驰神往。”
他又用那种让曹操感到陌生的眼神看向了对方,那眼神带着一种年少之人看敬佩长者的向往,不像是如今的陆离看向曹操的,像是年轻的陆伯安看向自己听闻的棒杀健硕叔父的英雄的。
或许也只有少年人,才能抛开许许多多的顾忌与束缚,一心一意的渴慕追逐什么。
那目光没有持续太久,转瞬便成了成长后有了目标,有了顾忌,学会了权衡利弊便不免带上几份虚情假意的成年人模样。
陆离没有将一切表现的太过赤裸,好像在故意演戏给对方看,却也让一切都能被曹操看清楚、看明白。
而曹操看清楚了吗,他自然看的很清楚。
或许是因为得到荆州实在令人高兴,或许是因为曹操本身对陆离就有一定的容忍度,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较劲的意思,反而跟陆离说起了正事。
自从江夏一战之后,曹操对于陆离的“两年灭孙刘”有了新的解读。
曹操:“伯安计划中的孙刘,可是那孙仲谋与刘玄德。”
陆离:“便是先前不是,如今想来也是了。”
至少在曹操看来,已经是了,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跟他说这种话。
实话实说,陆离现在都不知道之后会如何了,毕竟赤壁之战的赤壁,如今都已经是曹操的地盘了。
那场本该属于曹操的巨大失败,好似已经消失在了一开始,又好像重新找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悄然酝酿。
未来会是怎样的呢,陆离不清楚,但他清楚自己希望曹操能够一直赢,能够快点赢,就像对方今日宴会上说的那般,不要让那些牺牲白白浪费,不要让那种牺牲一直持续。
他会是最好的选择吗,陆离不知道,但他知道这就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了。
明公,你可是承诺过,绝对要给我一个结果,不会让我后悔的……
但是话题说着说着,便到了一个陆离不曾想到的地方。
曹操:“伯安视金银权势若无物,从不为此得欢颜,却不知除百姓安乐,自身可有想要之物?”
这话……
要让陆离说的话,曹操可太高看他了,视金银权势若无物,孟德你这个滤镜加的我都不好意思承认。
咱们就是说,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我视之如无物是因为我已经应有尽有了呢。
从这种角度来说,我只能说是容易满足,不贪求更多,完全没有你说的那么淡泊名利好吧。
但是曹操也自有自己的道,毕竟陆离确实不会因为这个多么开心,比起这些东西,对方更在意的反而是自己给予这些东西背后的心意。
除了觉得自己与对方所言并不匹配,曹操这话,也让陆离忍不住想起了另一个人,一个临死前问他想要什么的人。
那时候是怎么回答的,已经有些记不清了,但他知道自己此刻想要回答什么:“如今这般,已经很好,离并无想要之物。”
不过好意这种东西是不能辜负的,别人的付出也不能一味拒绝,不然日后对方就容易发展成将不对你付出视作寻常。
而真到了那个时候,你但凡再想要什么,便是不满足、便是贪婪,便是变了。
所以陆离话锋一转,道:“不过若真要论想要,离确有一问欲向明公讨教。”
曹操:“伯安但问无妨。”
领导让你畅所欲言的时候,你难道真的可以畅所欲言吗?
答案是否定的。
陆离心中非常明白,问的话却与明白毫不相关:“明公如今已得荆州,不知之后又当如何?”
按照陆离的五年计划,得到荆州之后,那自然是要对准孙、刘。
可他们都明白,陆离这话问的并不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