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大输特输(第2/2页)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董卓、是袁绍、是天子的无能,还是他曹操的种种……
可实际剥开那层早已称不上光鲜亮丽的外衣,王朝内部的腐烂已经开始散发出难以遮挡的臭味,脓水肆意横流在田地间,在每个百姓的头顶上。
所以当陆离说出因为百姓的原因,没有办法那么坚定的选择先帝时,曹操其实真的很能解。
陆离是个言行合一的人,他当初说为了百姓,一直以来也真的是在为百姓做事,就比如说这种粮草上的事情,他从来不会为了讨好曹操、增加自己的功劳,去选择压榨百姓得到更多的粮草。
他选择的从来不是最低程度保证春耕可以进行,而是一种至少要保证春耕顺利进行的度。
说实话,曹操有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实在不行先压一压,一切结束后不管是免税还是如何,总能慢慢恢复过来的。
事实上陆离也有过这种想法,在他激进的恨不得能够将一切阻碍迅速推平,助力曹操赶紧解决所有敌人的时候。
但是很神奇的,他们两个好像从来没有同时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刻,所以一个总能被另一个劝住。
这种巧合,让曹操有的时候都会怀疑,陆离真的有产生过这种想法吗,还是通过产生这种想法度自己进行反向劝谏呢?
有还是没有,这种事情重要也不重要。
如今的结果是好的,就已经足够了。
非要深究缘由的话,有几个人能够经得住深究呢,你选择我是因为我是你的心之所向,还是因为我能带给你最大的利益?
如果是前者,你会为了我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吗,你会为了我背弃你的家族吗?
用陆离的话来说,有些事情看的深了,就是在考验人性,而人性最是经不起考验。
曹操以前不会深究这些,可是现在或许是心态变了,有的时候就忍不住深入地想,想有哪些人会支持自己,想有哪些人会反对自己,想自己最后会不会举世皆敌,想自己死后会有怎样的风评……
臣与君之间,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字之别,实际上隔着太多太多的东西。
尤其是由臣到君,跨越过程中需要得到的助力远非简简单单的野心。
汉中、汉王、大汉……
曹操能够得到汉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他是几方势力中最强大的一方,张鲁已知大势难违,选择刚刚发迹不久的刘备,选择与他有着血海深仇的刘璋,还是选择如今最为强大的曹操,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题目。
只需要几场胜仗,只需要一位说客,只需要对方内部一定程度上的里应外合,汉中就这般到手了。
眼看着曹操摘得了胜利果实,刘璋那边本来有点变化的心思,倒是再度回归了最初,而刘备呢……
刘备的军队从容撤退,看起来这场汉中争夺战,他们就是主打一个重在参与。
可实际上呢,对方还真的是玩了一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打汉中是明修栈道,甚至看似要打刘璋也是明修栈道的一部分,实际上刘备的扩充是向南的,巴郡以南的犍为郡,就这般在大家目光几乎都放在汉中的时候,被对方给得到了,如今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成都形成了半包围。
当然了,得到了汉中,且拥有荆州的曹操,对刘备如今的地盘也是一个半包围的情况。
刘备是如何在大半兵力都集中在汉中的情况下完成对犍为郡的攻取的,这份成功一方面是刘备军中内部的统筹得当,妙计百出,另一方面也源于刘璋态度的摇摆不定。
实际上张松等人提醒过刘璋这方面的防守安排,然而刘璋只一心纠结着有关如何应对曹操,再加上他本人对于益州的掌控力度真的没有那么强,于是就这般再次被刘备捡漏成功。
刘璋,一款无意识助攻刘备的天使投资人。
如今,每当刘备得到一块地盘,虽然不知道诸葛亮在其中出了多少力,但丝毫不妨碍陆离对当初未曾实践完成的三顾茅庐的叹息。
事实上不仅是益州,在向南的过程中,刘备那边也试探性的对荆州武陵郡伸了伸手,只不过这边可不存在什么大的防守疏漏,再加上刘备那边军队人数也好,粮草情况也罢,都没有特别充裕,故而不曾成功。
得到汉中的曹操好像赢了,得到犍为郡的刘备似乎也没有输,孙权那边针对江夏虽然没有取得大的成果,但也不存在大的损失。
那么在这场战争中大输特输的人到底是谁呢?
刘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