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曹操遇刺(第2/2页)
虽然这种事情,一方面要靠自己努力,一方面要看本身身体基础,还有一方面要看运气,但后两者一方是出生时基本就定下了,另一方陆离压根没有,所以第一种能够靠着自己做到的,要做好才行啊。
这样想着,陆离欣然接纳了免费的多功能打工人,我帮曹操干活,曹操儿子帮我干活,多么完美的闭环,总结为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其实在养生这方面陆离这些年一直都没有完全丢下,但之前不是战事要紧吗,结果就停歇的时间长了那么一点点。
记忆中曹操寿命可不短,他比曹操还要小着不少呢,就算不准备走捷径了,但是要是活不过对方那就太逊了。
这边陆离正想着曹操呢,没多久就收到了曹操的相关消息,还是遇刺消息。
有关曹操遇刺的事情,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只不过这一次的比起之前有些不太一样的地方。
之前绝大多数的刺杀都是直接被扼杀在了萌芽中,又或者此刻压根来不及近身就已经被解决了,但这次不仅冲到了曹操面前,还直接就见血了,哪怕只是划伤了一个口子,但确实是见血了。
也幸好利器上没有搞什么毒素或者粪便,不然一个小口子可能要带来大危机的。
这种危机是针对曹操身体的,而抛开身体上的危机不谈,这次的小口子其实也造成了不小的危机。
不说别的,参与者、谋划者、主使者,以及在个过程中失职了的护卫……这些哪一个是可以被忽略过去的呢?
虽然实际情况是只划伤了一个小口子,但实际情况传着传着就很容易传变形了,要不是曹操早有先见之明的发来了消息进行解释,现在陆离估计都要考虑要不要帮着曹昂收拾行礼,好让他去见自己命悬一线的老父亲最后一面了。
曹操没有在这场刺杀危机中受到太大的伤是一件好事,但伤口虽然小,关心却不能少。
属于曹操的地盘中,各地都有相关文书与信件送往曹操处,陆离这边自然也不会落下,本着同事情,陆离自己书写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提醒某些同僚别忘了关心一下。
虽然送的人肯定很多,曹操未必能够全都记住,但他绝对能够记住那些没有来关心表态的人。
这好像不失为一个脱颖而出的好方法,但这种情况的脱颖而出,能不要还是不要的好。
值得欣慰的是,曹昂是个好孩子啊,至少不用自己提醒人家就很主动的写信了,不像某些人,要不是消息传来的快,陆离都怀疑对方可能要带着点高兴来找自己讨论曹操是不是真的要死了。
曹操平安无事的消息是传过来了,但是有关这场刺杀的策划者,却还未曾有个明确的消息,只隐约指向了许昌。
又或者说,是指向了天子。
天子,刘协?真的假的?
你要说刘协有做这个事情的动机,陆离是相信的,但你要说他有做这个事情的能力,那真的是信一秒都是对曹操防范措施的不信任。
要知道当年作为卫尉,曹操的防范措施可是他辅助办的。
是他……辅助办的。
有些热闹真的是不能看,看着看着锅好像就已经飞过来了。
虽然有关这场刺杀源自许昌的说法,是个未曾得到官方认证的传言,但这个说法跟曹操命悬一线还不一样,这是真有点无风不起浪在里面的。
一般来说,别管源头在哪里,按照曹操的谨慎,不是那种会被刺客轻易近身的类型。
除非是他绝对信任的人,不然他身边的护卫从未少过。
有一说一,这要不是孙刘还没有解决掉,陆离高低得怀疑一下这是不是曹操自导自演的。
可是此刻外部敌人还没有完全解决完,曹操应该是最希望许昌那边风平浪静、保持安静的人才对。
陆离拿着曹操送来的书信,其中除了保平安以及表达思念外,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
那么此刻的他,到底是应该动,还是应该静呢?
说起来,刘协的嫡长子如今似乎也好几岁了,虽然这个时代孩子长到这个岁数也不敢说一定能够平安长大,但四舍五入一下也算是立住了。
皇后是怎么想的,国丈当真还如过去一般安静吗?
那些被丢在许昌跟刘协一起“隔离”的人,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好不容易成了中央大员,当真甘心就这般让自己的仕途戛然而止吗?
而刘协本人又是如何想的呢,安静认命,又或者孤注一掷?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到底还是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