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3页)

王青玲这会儿也反应过来,冲上来找场子:“姓宋的,你骂谁像猪呢?”

宋知南看到她吓得后退两步:“咱俩不是一个物种,你别过来,我害怕。”

杠精值加5。

王青玲歇斯底里地狂吼:“你是猪,你们全家都是猪!”

宋知南弹弹衣裳:“她这是疯了?怎么变得跟疯狗似的。”

王青玲疯了,牛菊花也快了。

跟宋知春关系好的邻居杜小梅赶紧把姐妹两人拉到自己家里,宋知春说今天就在她家吃饭,直接回去把做好的饭菜端到杜小梅家。

杜小梅好声劝宋知春:“你婆婆那人谁不知道?你别生气,今天你妹妹来,本来是件该高兴的事,不能被那个老货搅合了。我再去炒个菜,正好孩子爸不在家,咱们几个好好聊聊。”

杜小梅去炒了两个素菜,还拿出自己酿的米酒,给每人倒了一小碗。

三个女人喝酒吃菜闲聊。

杜小梅听说宋知南去了妇联工作也很感兴趣地多问了几句。

宋知南喝了一口米酒润润嗓子,清声说道:“我们妇联负责的就是调解家庭矛盾,像牛菊花和王青玲这样的人多的是,还有很多不要脸的男人。我就负责天天给他们讲道理。”

她就随便讲了王小雪和魏芬那两个案例,引得两人频频赞叹。

宋知春感慨道:“小四,没想到你进步这么大。”

宋知南:“嗐,其实我的潜力挺大的,但是谁让我在家里受忽视呢。我一参加工作就如鱼回大海。”

他们吃完饭正坐着闲聊,其他大嫂大娘们闻风也来杜小梅家串门。

杜小梅自然是热情招待她们。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安慰宋知春。

“知春,你别生气,气坏了自个儿不值当。”

“小南是吧,你的口才可真好。”

“听说你是妇联干事,厉害呀。不像我们连个工作都没有。你们妇联还招人不?”

……

宋知南对待跟自己没有敌意的人态度十分和煦:“啥口才不口才的,主要是责任感使然,我的工作就是教一些不讲道理的婆婆、不明是非的妯娌、不负责不要脸的男人们做人。今天不是刚好遇到了吗?就顺嘴那么一说。”

宋知南接着进一步深入分析牛菊花和王青玲:“这个牛大娘总爱管儿子儿媳妇甚至邻居家,深层原因一是精神空虚,没有革命知识理论填充她的内心世界;二是封建思想严重,外面的四旧破除了,她心里的四旧还在;三是她没有革命自觉性,1949年那一声炮响,领袖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妇女同志也站起来了,唯独牛菊花那类人不肯站起来,她不但自己不站起来,还拉着别人不让站,谁站她骂谁。”

众人震惊且佩服。

宋知南分析完牛菊花接着分析王青玲:“这个王青玲更可惜更可怜,你说牛大娘年纪大,学习能力不行站不起来也就罢了,她年纪轻轻的也就三十来岁,她倒好,她倒退得更厉害。她直接退化到低等动物了。做为一个人,一个女人,她不跟别人比思想比觉悟比工作贡献甚至不比人品性格,直接比生孩子。以生儿子多为荣,那是人应该比的吗?不是猪们蟑螂老鼠们比的吗?你说她明明长了脑子等全套人类器官,却只跟动物比肚皮,真是可怜可叹可悲呀。”

大家面面相觑,突然有人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最后是大家笑作一团。

她们知道,从今天开始,牛菊花和王青玲会在这一带彻底出名。

这有能耐的人就是厉害,骂人不带脏字还这么狠。

饭吃完了,酒也喝完了,天也聊得差不多了,宋知南眼看着时间不早,就起身告辞。

宋知春挽留了一下就送她出门,她回家拎了个大包袱出来,牛菊花的目光都快把包袱戳个洞出来,王青玲欲言又止,最后两人竟然破天荒地什么也没说。

宋知春先是诧异随即了然,这是被骂怕了。

宋知春把包袱往宋知南的自行车筐里一放,说:“之前知夏跟我说,咱家要下乡的是你,我担心你原来的棉袄不够厚,乡下又冷也没法生炉子,就跟人换了棉花给你做了一件棉衣,准备做好了给你寄过去。你现在不用下乡了也不用寄了,正好拿回去。”

宋知南知道这个时代物资匮乏,别说是一件棉衣,就是一件普通的衣裳也需要攒很久的布票。

她知道这个大姐对弟弟妹妹还不错,没想到这么不错,比亲爹亲妈还好。

宋知南想了想就从书包里掏出钱和几张布票要给宋知春,宋知春坚决不要:“这是送给你的,不是卖给你的,你再给我就生气了哈。”

宋知春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对弟弟妹妹好,什么长姐如母之类的,这么多年来,她早已习惯了照顾弟弟妹妹。觉得做件衣裳给点零花钱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