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3页)
宋知南接着说:“我提议,咱们要对王强李小志进行思想审判,为其他男同志敲响警钟,警钟为谁而鸣?就为他们而鸣。”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宋知南看看大家,这群同事不太行啊,她自己给自己先鼓起了掌。
李群英也跟着鼓起了掌,其他人就那么看着她俩鼓掌。
李群英有些尴尬,一看宋知南做为当事人平静从容,她突然又不尴尬了。
宋知南在会上说痛快了,但也付出了代价。她给李副厂长和一部分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负面的)。
大家私下里议论,这将对宋知南的前途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来她发现宝藏的事让厂里扬了名,现在好了,这事一出,又把她的功劳抵消了一半。
李群英此时是矛盾的,她既为宋知南的输出感到爽快,又担心她的前途。若是宋知南只甘心当一个妇联干事那就没问题,可是她很有上进心,这以后可怎么办?
李群英心里发愁,宋知南依旧笑嘻嘻的,遇事还是不往心里搁,该吃吃该喝喝。
得罪领导?这对她来说又不是什么稀奇事。虽然这个年代没办法跳槽,但那又怎样?领导也没办法随便开除她。再说了,她在纺织厂只是个过客,也没法长留,更不可能干一辈子。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宋知南的处置很快就下来了,李副厂长让她写一份3千字的检讨,用他的话说,她不是挺能写吗?就让她好好写。
至于王强和李小志,李副厂长也就是象征性的批评教育几句就完事儿。
这么明显的区别对待,大家都能看出来,李副厂长是在故意为难宋知南。
光写检查还不够,李副厂长还说宋知南在妇联办公室受到的投诉太多,不利于开展工作,直接把她借调到宣传科去学习学习。
借调者的地位一向是尴尬的,除非是借调到上级部门,有希望留下来还算是好事。像宋知南这种借调,根本不属于这一类。
她不属于宣传科,那里的职工肯定会排挤她。别人不愿干的活都会推给她。但是好处跟她无关。因为她的人事关系还在工会妇联,领福利也是回原部门。
原来的领导同事也对对她不满,因为她占着一个编制却又不干活。
宋知南随手写了两封举报信塞到市革委会,再写一封塞到吴厂长办公室里,举报李副厂长贪污受贿,任人唯亲,他还跟霍峥嵘有牵扯。
宋知南同时还不忘散播王强和李小志的流言,说王强被很多男人要过,他特别喜欢霍峥嵘,所以霍峥嵘一出事,他就疯狂了。谁跟王强走得近,谁就跟他有一腿。李小志则是男女通吃,既喜欢霍峥嵘又喜欢江茶。
纺织厂的工人们一下子吃到这么荤的瓜,一时间都有些不知该先传哪个好了。午休时,工人们一个双眼放光,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真的假的?王强那小子喜欢男人?”
“应该是真的,无风不起浪。”
“李小志男女通吃?这小子玩得挺花呀。”
“这很正常,这种人古代就有,听说是祖上遗传下来的。”
“那他爸他爷岂不是也……”
“既然他们有特殊爱好,咱们也不能跟他走得太近了,到时传出点什么,多恶心人。”
要是跟一个女同志传点流言,他们倒不怕,反而还觉得占了便宜。但是要跟男的传出流言,别人都会有色眼镜看他们,那就不好了。
流言朝着大家意想不到的方向一路狂奔。两人现在都傻眼了,他们只是替霍峥嵘和江茶打抱不平而已,只是为难一下宋知南而已,谁能预料到事情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他们现在黄泥是掉进粪坑里,怎么洗也洗不干净。
两人都试图去辟谣,可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关键是即使跑断腿也没用。现在不但王强和李小志本人深受流言困扰,还波及到了自己的家人。两家人都在纺织厂抬不起头来。
虽然没有当场抓住宋知南,但两家人都知道这事跟宋知南脱不了干系。
他们也想造谣毁掉宋知南,毁掉一个女生最快的方法是什么?是造黄谣。他们造了,但没成功。因为前面已经有人替宋知南宣传过了,宋知南没有男人要,很多男人抵制她。有了前面那个流言压着,再造黄谣就造不动。
其实,光是没男人要一个流言也足以从心理层面毁掉一个女孩,但宋知南不是一般人。
谁越说她没男人要,她就越高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人你能拿她怎么办呢?
王强的爷爷一筹莫展,气得甩了王强一个巴掌:“你是猪脑子吧?你跟宋知南无冤无仇,你说你惹她干吗?霍峥嵘和江茶让你俩替他们出气,你俩就去出?你俩咋不开动猪脑子想想,霍峥嵘和江茶不比你们聪明厉害,还不是一败涂地?这两人就是个大祸害,临走还不忘坑人一把。你们以后跟他们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