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3页)

宋知南看了一眼灰头灰脸、气极败坏的胡记者,大声说道:“我用我灵敏的革命直觉判断,他这人是歪嘴吹喇叭,一身邪气;他说的那些话就像是王八吃了烂柳条,嘴挺能编但编不出好东西来。”

杠精值加60。

现场再次爆发出一阵大笑声,听文化人骂人就是有意思,不带脏字但能把人气个半死。

人群中的胡记者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他试图挤上前去,好好地跟宋知南掰扯掰扯,何梅李群英等人早就在盯着他,大家硬挤过去,一起朝他发难。

何梅斜着眼问他:“胡记者,你这采访水平真不咋地,你是走后门进的报社吧?”

李群英冷笑道:“我看肯定是,就这水平还敢出来采访,真不怕丢人。”

何梅看李群英挺顺眼,就问了一句:“姑娘,你也是红星的吧?”

李群英骄傲地说:“是的,我也是星星之火文工队的,还是宋同志的邻居兼好友。”

何梅一听是侄女的邻居,笑容都变多了,她得意地说:“我嘛,是宋知南的大伯母,是亲的哦,不是表的堂的。”

李群英:“……”

两人套完近乎,想起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没对付完呢,就继续骂胡记者。胡记者惹不起她俩,赶紧挤进人群溜走了。

胡记者在人群中钻了一会儿,最后站在了两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女孩旁边。

谁知其中一个女孩盯着他看了他一眼,突然问道:“你受了谁的指派来给宋同志添堵?”

问话的人正是何黛,她旁边站着的是章无双。

章无双见到胡记者,也朝他进攻:“姓胡的,你再欺负宋同志,我就、我就亲自打你。”

胡记者:“……”

现在的女同志都是怎么了?哪怕表面上看着再天真无害的女孩狠起来也那么可怕。

胡记者到处躲藏,而宋知南还在继续召开记者招待会。

女记者连问了几个问题,有个男记者等不及了,硬挤进来提问:“宋同志,我听说你的工作方式相当激进,引起了职工的不满,纺织厂的领导给你做思想工作,每次都被你杠得头痛,请问有这回事吗?”

宋知南很有风度地说道:“卖布的没剪子,你净胡扯啊。我们领导是出了名的思想先进解放,不拘一格用人才。你们能想像我这种性格的人在我们纺织厂如鱼得水吗?我偶尔会杠他们,但他们从不给我穿小鞋从不打击报复,我听他们那意思还要往我肩上加重担,你说这样的领导上哪儿找?你们厂里有吗?”

杠精值加30。

众人迟疑了一会儿,稀稀拉拉地回答道:“有吧。”

那个记者还想继续提问,他身后一个身穿格子外套,梳着两条黑亮大辫子的女同志早不耐烦了,用健壮的身板把他挤到一边去,大声说:“今天是妇女节,你们这些男的净问些糟心的问题,你起开,让我来。”

那记者不满地嘟囔了一声,但也不敢犯众怒。

那位女同志高声提问道:“宋同志,我是你的同行,我是青红县青河公社的妇联主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们公社的妇联权力不大,遇到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只能用嘴劝,收效并不大,有人就说咱们妇联就是个摆设,我听着难受,但也不知道说啥。宋同志,我想知道你是咋看这个问题的?”

有这个困惑的人不止这位女同志,她们全都用炯炯的目光盯着宋知南。

宋知南和气地问道:“这位同行,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华小方。”

“好,华小方同志。你的这个困惑我也曾经有过,但我很快就想明白了。我的看法是,妇联的存在有着极大的意义,不论是村里是公社还是城里,每一级都在发挥着她的作用,可能在别人看来她的作用不大,但没关系,事在人为。

咱们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金刚虽小,能搅大瓷器;火柴个小,但能点燃大柴堆。你出一点力我出一点力,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

这话说得押韵又好听,掌声热烈,欢声如雷。

其他同行也纷纷上前发表各自的见解,现场氛围相当热闹。

一个小时后,宋知南终于有空喝上了茶水,嘴都说干了。

她刚挤出人群,王翠花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她说道:“小宋,我七姨姥姥想见见你,等了半天了,你能跟她说几句话不?”

“当然能。”

王翠花的七姨姥姥今年六十多岁,头发花白,行动不便,但精神十分矍铄。

老人家用力握着宋知南的手,笑着说:“小宋同志,我可是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今天一见,真是名不虚传呀。”

宋知南:“过奖过奖,我时常听王姐提起您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