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4页)
马招云的事在河西大学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当你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仔细找找,一定还有更多的蟑螂。
别的系也有两个女同学迟迟没来报到,学校受到马招云事件的启发,学校招生办试着重新联系了一下,她们俩同样也没收到通知书,一个女生和对象一起考大学,对象落榜了,她考上了,她对象心生不平,又怕女生抛弃他,就把她的通知书撕了;另一个女生已经嫁人了,公公用她的通知书卷纸烟抽了。
两个女生一个跟对象分手,一个火速离婚,然后再匆匆赶来报到。
另外,历史系还发生了一起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
这件事还是他们班里的祝景星发现的。
中文系有28个男生,每个宿舍住8人,多出来的四人就得跟别系的男生拼住。
祝景星刚好跟历史系的那个男同学分到了一个宿舍。
祝景星无意中发现那个男同学签的名字跟实际的名字不一样,男同学解释说自己手滑写错了。
但祝景星却觉得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是不大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写错,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就悄悄告诉了历史系的系主任和辅导员,系主任拿出一套试题考那个男同学,那同学考得一塌糊涂,他解释说自己都忘了,但基础在那儿摆着,再忘也不至于忘那么多。后来学校联系考生原籍的教育局,一核查,这人果然是冒名顶替的。
这个学生被扭送到公安局,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相关人员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几件事在西齐市引起了轰动,《河西日报》、《河西晚报》争相追踪报道,隔壁的河西师范学校、河西理工等大学也开始了自查,发现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例。
宋知南给胡记者打了个电话:“老胡,你快看看《河西日报》,你都火到河西省了。”
胡记者矜持而自豪地笑着:“我看了,唉呀这些同行还挺热情。对了,我正要写信告诉你呢,马招云那边的公社书记被撤职查办了,事情传到咱青阳市,大家伙都夸你,说你千里之外还能发现敌情,到哪儿都是风云人物,了不起呀。”
宋知南谦虚地说:“多亏了你们的配合,要不然我一个学生哪有那么大能量。”
两人商业互吹了一阵,才挂了电话。
被顶替的男同学叫叶敏华,开学几天后,他才接到通知,匆匆赶到河西大学报到。
听说他报到的那一天,激动得失声痛哭,差一点,他就与河西大学失之交臂。
幸亏学校发现得及时,要是再晚几年,哪怕发现了真相,但一切都为时已晚。还有一种可能是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曾经考上过大学,他在乡下蹉跎一生,而窃夺他人生的那个家伙却一辈子风风光光。
真的不敢想,越想越想去杀了那个顶替他的人。顶替他的人叫张卫国,他会一辈子记住这个名字。
叶敏华挨个感谢祝景星、辅导员和系主任,最后来感谢宋知南和马招云。
叶敏华郑重其事地说道:“宋同学,你是第一个提出质疑的人,没有你的大胆质疑,合理求证,就不会有后面的一系列事情。谢谢你。”
马招云收到叶敏华的感谢有些手足无措:“叶同学,我并没帮你什么。我的事都是同宿舍的姐妹们帮忙的。”
宋知南笑着说道:“叶敏华同学,你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以后你要好好学习,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叶敏华重重点头:“宋同学,我会努力的。你是一个聪明的好人,以后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尽管来找我,我一定会尽我所能。”
“好。”
开学没多久,宋知南就成了全校的名人,于蓝建议她趁热打铁去竞选学生会主席。
学生会这玩意儿,宋知南早烦透了,明明啥官也不是,里面却充满着官僚习气,挺浅的一个水坑,里面却爬满了爱耍心眼的王八。
她现在的时间很宝贵,既要上课还要写作,便摇头拒绝了:“我志不在此,就不去参和了。”
开学后,大家的生活开始逐渐步入正轨,每天早起晚睡,三点一线:教室、图书馆、宿舍。
学习氛围比高三还浓郁,之前的十年运动,让大家错失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他们心里憋着一股劲,争分夺秒地学习,想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学校里流传着两句口号:“夺回失去的十年;只争朝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宋知南也受到了感染,她每天六点起,十点睡,除了上课就在图书馆和自习室看书学习。
她还并不是最努力的,有的同学熬夜学习,宿舍熄灯了,就在外面的路灯下看书。
同宿舍的马招云和张小凤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不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