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2/3页)

“谈清梧同学,你的名字很独特。我跟你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人打压我,一直说我不行。但我一个都没听,为什么不听?因为说这话的人都过得一塌糊涂,他们连自己的人生都过不好,凭什么可以指导我的人生。

所以,你以后不要问别人自己行不行。因为这世界上很多人都很平庸,还缺乏想像力,他们想像不出你的一生会有多精彩,有时候连你自己也想像不到。一生其实很短,你一定要大胆,一直往前走,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穿过逆境和黑暗,最终抵达繁星。”

现场再次掌声如雷,谈清梧激动地说:“谢谢南姐,我会永远记住你的鼓励。”

同学们还没提问够,记者们便迫不及待地涌上来了。

“宋老师,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有什么感想?”

宋知南:“我觉得茅奖的评委们非常有眼光,这次获奖的作品是实至名归。”

众记者:“……”

有个男记者接着问道:“宋老师,您对谦虚使人进步这句话怎么看?”

宋知南:“对你们这种人来说确实如此,因为你们最缺的就是谦虚,毕竟你们尿得高都会被夸奖;但我们女人来说,骄傲使我们进步,因为我们缺的就是骄傲和自信。”

有人震撼,有人质疑,也有人觉得她说得有道理。

接着又有人问道:“咱们河西省的批评家叶致秋说您身为一个作家,从来听不进去批评家的意见,您觉得是这样吗?”

宋知南微笑着反问道:“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批评家?还不是写不出小说?他们都没有写过小说,又怎么能提出中肯的意见?请问太监有资格指点皇帝的后宫生活吗?”

喧闹无比的现场安静了一瞬,随即又恢复了喧闹。

“宋老师,有人说您的文笔有点幼稚,不够严肃深沉,做为通俗小说挺好,但做为严肃文学还不够格,您怎么看?”

宋知南:“我的文像一面镜子,它会照出你是谁。幼稚的人看到了幼稚,深沉的人看到了深沉,压迫者从中看到反抗,既得利益者会感到恐慌。我明白他们的恐慌、不适。但我不在乎,我就是要写,一直写,写到他们习惯为止。”

记者们的提问越来越尖锐,“宋老师,还有个读者说他看到你的小说会愤怒生气,他老婆看了你的小说要跟他离婚,他女儿看了天天跟他犟嘴,他质问,你写这种文章的意义何在?”

宋知南不恼不怒:“他老婆和女儿看到了压迫,从而奋起反抗,这就是我写作最大的意义。

他问我写这种文章的意义何在?我问过他这种人活着的意义何在了吗?他这种暴力无能、乏味无聊的人都能活着,为什么我这么好的小说不能发表?”

宋知南的回答再次引起一片哗然。

记者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过来。

“可是反抗就一定是好的吗?它会破坏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宋知南反问道:“请问,奴隶反抗奴隶主是好的吗?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是好的吗?”

“这、这不一样。”

“请你先回答我的问题,这两者是好的吗?”

“嗯,这是历史的进步。”

“那它们有没有破坏社会稳定呢?要按你所说,为了社会稳定,那他们就不应该反抗呀。如果他们不反抗,现在咱们还在奴隶主的鞭子下干活,你还能拿着话筒在这里大放厥词吗?”

记者们被宋知南反问得节节败退。

有人不甘心,又开始进攻:“宋老师,有人你说特别会哗众取宠,您对此怎么看?”

宋知南:“以我的名气,我还需要哗众取宠吗?真正哗众取宠的人是你们,是那些评论家,没有我,别人知道你们是谁吗?知道他们是谁吗?”

“宋女士,我觉得你的作品总是带着女性视角,你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从男性视角写作?”

宋知南被逗笑了:“这位男记者同志,那你可不可以不要只当男记者,也当一下女记者?”①

周围爆发出一阵哄笑声。

男记者也尴尬地跟着一起笑。

宋知南这一路杠下来,不用说,杠精值又涨了上万。不过,她现在都懒得查收了。别人钓鱼,在乎的是鱼。她在乎的是钓的过程。她现在抬杠,享受的是抬杠的过程,杠精值都不在乎了。境界陡然提升一大截。

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杠精记者偃旗息鼓,正常记者开始上线。

“宋老师您好,我是《河西日报》的实习记者,我们可以全文转载你的演讲吗?”

“我是《河西晚报》的记者,我们也希望能全文转载。”

宋知南一律回答可以转载。

宋知南穿过层层人群,终于到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