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受害者”(第4/4页)

她是给人顶罪,才会含糊不清不敢事无巨细地说。

快要顶罪了,觉得一切都稳了,才会说自己对不起范吕蒙。

现在来到范吕蒙为什么会死,那个人出于什么目的杀死范吕蒙。

谋财害命?

王雪珍对范吕蒙有感情,且财产不多,只有一套还有贷款的房子。

其他意外更别提了,根本不可能。

那剩下的就是情杀了。

这是杀人案中,最容易出现杀人事件的类型。

王雪珍喜欢这个人,为这个人顶罪?

可她手上的月牙色痕迹又做不得假,不像是法医经常说的“造作伤”。

造作伤解释很简单,就是伤者企图伪造伤情,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造出来的伤口。

网络上常有人被打后发视频,网友就喜欢支招。

叫受害者如何如何通过一些动作,影响医生的判断,加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从而获得更高的赔偿。

虽然有些不同,但殊途同归。

在没有法医出场的时候,这些招数对普通医生或许有用。因为没死人,或者不需要正式进行伤情鉴定时,普通打架斗殴产生伤害这类事件,法医不会出场。

可真要法医出场,这些所谓伪装伤害基本不会奏效。

是的,那些造作伤并不好瞒过鉴定的法医。甚至在专业的法医面前,这是比较低级的方法。

那小创口虽然已经痊愈得差不了,但是只要对比作案工具,就可以轻易得到当时使用了多大力道才能造成那样的伤口。

再用伤口计算当时她到底捅了几刀,用了什么样的角度。

再对比作案工具,基本就能确定是不是她动的手。

法医在这方面十分严谨。

法医出具的报告叶桑桑看不见,不知道是怎么样认定的。想到这里,叶桑桑写了鉴定报告四个字,在后面打了个问号。

再次回到假设上,假设一切瞒天过海。

王雪珍真是为了顶罪,凶手另有其人。

发送信件的是凶手,那凶手的目的是什么。

想在舆论开始平息的时候添一把火,加速判决,让王雪珍死?

毕竟他想不到,连藏心能够见到王雪珍。

采访的事是后面发生的,如果对方有这样的能量左右采访发生,那根本用不着搞写信这件事情。

他故意用受害者家属的口吻写信,目的是吸引连藏心的注意,让连藏心用这件事发表报道。

错词和扭曲的字体,是不想被人通过字迹对比找到他?

而连藏心能见到王雪珍,就让这件事发生了其他的变化。

如果真的有其他凶手,那他真是急不可耐了。

连藏心这个人,同情心十分过剩,最爱究根探底。

所以她会深入调查。

从对话的感觉来看,王雪珍应该深深吸引了连藏心的注意。

如果一切成立。

那这个案子就是意外获得采访机会的连藏心发现疑点重重,重新开启调查,最后发现王雪珍虽然道德上有瑕疵,但确实不是凶手。

连藏心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找到王雪珍没有杀人的证据。

最后说服王雪珍,供出真正的杀人凶手。

凶手绳之以法。

叶桑桑写下自己的猜测,惯例在后面打了一个问号。

对她来说,只要没见到真正的真相,那就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猜测。

【如果真是这样,那王雪珍还是个恋爱脑啊!】

【救命,是双出轨啊?】

【所以可能都不是好人?感觉王雪珍这一类早出社会的女孩,很容易沉迷在感情中,被感情所迷惑,为爱甘愿顶罪。而实际是,冲动杀人的人或许并不是为了她,杀人的人只是单纯想发泄自己冲动而杀人。】

【是的,杀人了冷静了,利用她的感情让她顶罪。】

叶桑桑收好自己的笔,看着笔记本上的字。

她现在比较好奇的是,范吕蒙有没有出轨。

因为杀人总要有引子。

既然王雪珍说是撞破丈夫出轨而冲动杀人,那假设凶手另有其人,就可能是偷情被发现,双方发生了一些口角,凶手怒而杀人。

出轨就可能是王雪珍编出来的借口,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顶罪。

杀人的动机,是很重要的。

范吕蒙出没出轨,也是佐证之一。

根据范吕蒙母亲的说辞,两人去开过房,聊天记录中还有杨萱劝离婚的字句。

2005年的人没有事事都发信息的习惯,那假设开房是为了捉奸,要范吕蒙离婚是因为实锤了奸情,作为范吕蒙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所以才劝离婚呢。

叶桑桑看着从范吕蒙母亲那里记录来的酒店名字,决定去探查一番。

要是真有发现,调查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