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作案过程(第2/4页)
【非常离谱,不过张娅的父母也是这样想的。有这样的父母,别人也会跟着踩张娅。】
直播间聊天时,叶桑桑和储良不约而同都同意了跳时间线。
痕迹科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不是勘查了现场就结束了。
他们要对提取的痕迹进行分析,确定是什么种类的痕迹,以及物证的特征,和案件和嫌疑有什么关系。
化学和物理方面的鉴定,方便确认物证和血迹的来源。
为破案提供实质性的线索。
川市离淮河镇不远,痕迹科人虽然不多,但配套的条件已经是附近几个市里最好的。
三人回来后没有休息,一头扎进实验室,对现场的指纹、足迹、痕迹进行分析。
叶桑桑在副本里设定是新人,没有两人专业。
所以她负责了物证方面,现场的线头、枕头、红线、布包以及里面的符纸。昨天的部分已经连夜做完了,今天只需要做复勘现场得到的东西。
红线和小的布包是分开的,上面有部分暗红色,应该是浸染到了血迹。
叶桑桑拿起放大镜看了看红线的断口,上面的断口整齐。切口是规则的,初步判定是剪刀这类工具剪开的切口,边缘还有死结解开的痕迹。
这应该是犯罪现场被凶手解开的,毕竟死者当时已经死亡了。
她脑子迅速闪回现场。
按照尸体的分割情况,凶手还能解开红绳,真是有耐心。
叶桑桑挪动放大镜,红线还有一处不太明显的割动痕迹。
小小的口子上炸开的线头干净却不整齐,是用不锐利的刀锋割开的痕迹。这应该是在砍下头颅前产生的断裂,可又没有完全被割裂开。
她再度凑近,线的接口处泛着微微的黄。
叶桑桑用棉签蹭了蹭,是铁锈。
另一个已经断开的红线接口叶桑桑也蹭了蹭,没有铁锈。
她拿了尺子比划了一下,断口和另一个割开痕迹接口相距有七厘米。
红线并不长,只比普通的项链长三四厘米,躺下后不会堆在脖颈处。
大概就是平铺在脖子上的状态。
一处解开的断口,一处有割动的痕迹。
凶手在准备砍下前反悔了,选择先割掉绳子?
然后在割掉绳子前,又反悔了,伸手解开了绳子?
叶桑桑凝视着静静躺在桌案上的绳子。
绳子浸满鲜血的地方,就是死结所在的地方。
准备割开,又选择了解开。
绳子对凶手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叶桑桑记录下绳子的情况,将它重新收入物证袋。布包和符也有检查,不过没有什么特殊情况。
剩下的就是枕头,提取上面的生物检材。检测确认是否是死者的血液,查看有没有被击打的痕迹就差不多了。
这里基本得不到更多的细节。
不过叶桑桑依旧很仔细,痕检就是细节决定一切。
最后剩下的是线头,上面的灰尘污渍深入了麻线里面。这证明这手套是常用的,常用的话,可以试着探寻手套的来源。
这种是最常用的劳保手套,叶桑桑猜测会不会是凶手就地取材。
叶桑桑小心从上面取到了灰尘和些微的油渍,到时候具体化验分析,确认一下是什么油渍。
做完这些,叶桑桑放下工具,伸了伸懒腰看向进行指纹获取的储良。
储良动作很快,已经做完了全部工作。
叶桑桑将自己记录的东西交给他。
从现场回来,这个人对谁都没什么好脸色。见叶桑桑交东西给他,他也是一脸漫不经心接过来。
看着叶桑桑记录的内容,他恍惚的眼睛定住,眯着眼望着内容。
“凶手准备割开红绳?因为一些原因,选择了解开红绳?”储良锐利的目光看向叶桑桑。
叶桑桑颔首,拿出放大后拍摄的照片。
“是的。”
“也对,我们是在水渠里找到的……凶手应该解开后,顺手丢到了水渠里……”
储良捏紧笔记本,点头赞同了叶桑桑的猜测。
叶桑桑却摇头:“不是顺手,是故意丢弃。”
“什么?”储良望向叶桑桑。
“是故意的,凶手连凶器都要摆放很整齐,尸体细致用编织袋全部裹好沉入水渠下。这样的人,不会随意丢弃现场物证。”叶桑桑反驳了储良的说法。
储良一愣,疑惑望向叶桑桑,问道:“你说的我赞同,可凶手为什么丢弃这东西,还是解开后丢弃。”
“第一次杀人,这红绳又代表了特殊意义,一时心软没割开选择了解下来。”
叶桑桑尝试解释道:“可解下来后,凶手再度想起了为什么动手,出于报复心理,选择了故意丢弃。黄符被布包好红绳串起来,一般来说是保平安健康和生活顺遂,不遭遇鬼祟。凶手可能是出于嘲讽目的,觉得这东西也没让死者平安,所以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