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第3/5页)
二人在书房落座之后,郑叔清从袖口里拿出一张清单,递给对方说道:“户部侍郎理财,不过是为了河西前线军需。属下对河西的情况不甚了解,有些账册之类的物件需要查看一下,方有应对之道,请**成全。”
听到这话,李林甫接过郑叔清递过来的那张纸,看了又看。
这张清单,涵盖了河西四州(凉州、肃州、甘州、瓜州)各地的户口分布,驻军分布,交通要道分布,水利设施分布,各地特产分布等等。
当然,只是提出需求。
“你去夔州一趟,颇有长进。本相原本觉得将户部侍郎之位交给你不太放心,如今看来,你足以胜任,只不过……”
李林甫微微一笑,又陷入沉思之中。
“**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么?”
郑叔清疑惑问道。
“确有不妥,不过倒不是你做的事情不妥。”
李林甫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朝廷案牍管理森严,本相若是派人拿出几份回来给你查阅,倒也无伤大雅。
可你需要的东西太多,且不说能不能看完,就算能看完,本相也不能拿那么多关于河西事物的案牍出来。
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本相不能满足你这个要求。当然了,如果你现在已经在六部任职,去存放案牍的地方查阅是没有问题的。”
方重勇有件事情没有料到,就是唐朝中枢,其实把权责分得很细。李林甫固然权重,可他哪怕再大也大不过李隆基。
在潜规则里面,李林甫利用职权从储藏档案的地方拿几份出来带回家看是可以的,大唐右相不至于这点权力都没有。
但李林甫要是命人拖着一大车的文案书籍回家让郑叔清去查,那像什么样子?
想明白这一茬,郑叔清在心中大骂方重勇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居然连这样的常识都没有考虑到。
当然,他自己也是个蠢人,没想过这一茬。
“不过嘛,此事倒也不难解决。”
李林甫慢悠悠的说道,他今日心情大好,终于把政敌张九龄打发去荆襄钓鱼了,自然不介意跟郑叔清多说两句。
“请**示下!”
郑叔清躬身行礼道。
“今日,牛仙客被圣人任命为工部尚书。他在朝中无依无靠,正是寻找盟友的时候。本相现在修书一封,你带去给牛仙客,向他询问河西民情即可。
牛仙客在河西从小吏干起,数十年经营。案牍上有的他一定知道,案牍上没有的,他很可能也知道。得牛仙客指点,你再写一份疏奏给本相,这件事就稳妥了。”
李林甫微微点头说道,摸了摸下巴上的长须。
别看李林甫现在兼任左相右相,但这只是临时的。李隆基重新任命左相,只是时间问题。牛仙客这个工部尚书是当不长的。
李林甫打发郑叔清去找牛仙客,可谓是一石二鸟!
一来给自己亲信提供助力,二来拉近了跟牛仙客之间的关系。
等牛仙客入相以后,这个老实人不会妨碍自己的政令,如此一来,自己的舒服日子便来了。
“谢**提点,属下真是无以为报!”
郑叔清激动的要给李林甫行大礼。
“你稍候片刻,本相先写信再说。”
李林甫笑着说道,那样子很是亲切。
开元年到天宝年大唐中枢的多重矛盾与斗争
时不时的还是要上一些资料,不然很多剧情就搞不懂内在联系在哪里了。
比如说:张九龄为什么要针对牛仙客,难道仅仅是因为看不上?
好吧,牛仙客小吏出身,张九龄看不上也正常。
那为什么张九龄也看不上张守珪,要阻止他拜相呢?
按说张九龄罢相之前,张守珪的资历,人望,军功都已经足够了,为什么张九龄要阻止呢?
这个原因也可以解释他为什么看不上牛仙客。
所以说看历史,不能只盯着史书上记载的只言片语。不能被古人,被史官带了节奏,要从史实脉络中找答案。
废话不多说,上干货。
先看看开元到天宝时期的大唐宰相,以“组”为单位,因为他们通常都是一起被换掉的,任期一般都是3-4年(个别除外)。
第一组:张说(这个后面又拜相了另说)、刘幽求、魏知古、陆象先、郭元振。
这些人是开元元年过渡期,执政时间均不超过1年,因为当时政局未定,所以不计入分析。
第二组:姚崇、卢怀慎
姚崇:挽郎出身,元老。
卢怀慎:进士及第,几乎打酱油。
其中没有理财类官员,但有武周时期培养的元老(姚崇)
第三组:源乾曜,宋璟,苏頲
源乾曜:进士及第。
宋璟:进士及第
张说:武周时期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