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岁月是把杀猪刀(第3/4页)
方重勇心中自信满满!这会赢定了!
……
唐代的时候,“大娘”这个称呼,一般并不是指代后世经常出入广场舞活动的“大娘”,而是通常说家中长女。
并且,还是常常是长女非常年轻的时候才这么称呼。嫁人以后就不这么叫了,只有到死的时候刻墓志,才会又称呼其“大娘”。
所以姓氏+“大娘”组合的女人,不仅不应该年老,反而该是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才对。
当夕阳西下,将天边照耀成橘红色的时候,方重勇终于在长安城北面的禁苑,也就是从前城外的梨园,见到了正指导女徒弟们舞剑的公孙大娘。
然后,心中的信仰碎了一地!
这就是一位大娘,一位在后世词语里面,也要恭敬的称呼的“大娘”。
略有些佝偻的背脊,因为生过孩子而变粗的腰围,因为操劳而爬上额头的皱纹。
眼角的鱼尾纹亦是清晰可见。
方重勇幻想中拿着佩剑挥舞如风云涌动,气质英武不凡又华服玉面,苗条飘逸还身轻如燕的公孙大娘。
全都只是一个梦而已。
岁月是把杀猪刀,见到谁都不留情面。
如今的公孙大娘,额头爬满了皱纹,看起来格外显老,身材退化到方重勇前世常见的广场舞大妈水准,甚至就连曾经的秀发都花白了不少。
唯有那双眼睛依然锐利,身上的气质不怒自威。
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地印记,带走了青春,却又留下了一些别人,甚至是她自己都看不到的东西。
经验、智慧、心性,或者别的什么。
“小郎君见到奴,似乎很是失望呢。”
公孙大娘轻笑说道,一眼就看出了方重勇几乎是写在脸上的情绪。
从韦青之口,她已然得知对方来意。
“那些唐锦之服,让她们试试可以。奴已经老了,也舞剑舞不动了。哪怕穿上那些华服锦缎,也不过是出来丢人现眼而已。”
公孙大娘叹息说道,如今的她,平日里喜欢粗布麻衣。
既然已经老了,那么自然也不必把曾经舞剑时才会穿的华丽衣裳拿出来,当做过去战绩与荣光的可笑炫耀。
“李十二娘,你带她们几个去量身材准备做衣服。
三日之后圣人的盛宴,不要丢我的脸。”
公孙大娘淡然对自己那几个徒弟说道。转身就走,懒得跟方重勇计较什么了。
看得出来,能歌善舞又精通音律的杨玉环,确实对公孙大娘冲击很大!或许碍于李隆基的面子与权威,公孙大娘不可能当着李隆基的面就说坏话。
然而他们这些人背地里是什么心思,可就难说得很了。
“真的没问题么?”
方重勇有些疑惑的询问韦青道。
“我也不知道,只有圣人可以给出答案。”
韦青摊开双手,无奈答道。
求跟读
唐代的历史,资料庞杂,甚至不乏《太平广记》一类志怪小说从侧面反映生活。因此我不敢乱写,不能反映时代特色的剧情,我基本上能删都删了。
近期在酝酿一篇关于唐代士大夫与官场深层逻辑的资料片,估计过两天上线吧。
很多人说历史爽文如何如何,就不该去考虑那么多,可以随便由着来之类的。
其实我是想说,写书的作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要求这么低呢?
明明可以查清楚的东西,就是不愿意下功夫,然后就自己乱编,想当然的构建历史场景与社会关系,然后说史料碍着自己的事了。
明明那些士大夫不可能在主角未发迹的时候就产生联系,结果因为不愿意去深挖剧情,不愿意下功夫去打磨剧情,然后就直接的把这些明显违背当时社会规律的事情搬上来。
反正读者没有我懂,我的战斗力虽然只有20,但读者却只有5而已。20打5,碾压局。
所以我怎么写都无所谓,只要他们够爽就行了。他们爽了就不会去思考,没有任何关系。
谁会和银子过不去?
内心是否抱有这样的想法?
其实真实还原历史真相也是可以写爽文的,甚至越到后面越有滋味。
缺陷不在史实上,历史的真相就在那摆着,缺的不过是作者本身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罢了。
尊重历史环境的逻辑,就是最基本的要素。比如说唐代的官制。
唐代的官制真的很有意思,所谓士人阶层,也很有意思。这里头能看出很多唐代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以及等级森严的“天花板”潜规则。
以至于最后出现一种名为“清流”的官宦阶层,终身以“做官”为目的,生下来就是为了当官,如果不当官,就要回家闲着以为“养望”。
越是了解这一段,越是感觉到窒息的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