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不为宾客者皆为菜肴(第5/5页)
《长安30k里》拍出来为什么有人骂?其实这里头都是些朴素的情感在宣泄,该讲的故事没讲好,还不许观众骂一下?
说到这里,问题又回到《长安十二时辰》这里,这本书聪明的地方在于,只把场景聚焦在长安,它也不用写三四百万字,当然可以不转场,那么其他盛唐文要不要转场?
要转场的话,转到新的地方,城池长什么样?当地有什么特色,什么背景?山川地理,人文风貌如何?需要花多少笔墨?
读者老爷们对此都是不知道的,可能连那个地点在唐代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作者当然可以乱编一个,可是……编的就是编的啊,它和历史上的真正模样,一定是天差地别。读者虽然不一定能知道你是编的,但他们一定能感觉出不对劲不对味。
这是历史文作者,所逃不出的“摄像框诅咒”。
不转场,剧情和篇幅不够;转场,背景描写与剧情冲突的比例不好协调。
换做是你,怎么写?
昨天有读者跟我说起《长安十二时辰》这本书,这篇就是我给他的回答:
任何人都可以让自己一辈子都沉浸在初恋的快乐之中,但是……
(更新下午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