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腹诽之罪(第3/5页)

“圣人,太子目前并无过错,若是贸然将其换掉,恐有不妥。”

李适之硬着头皮说道。

“诶?朕没有说现在换太子啊,朕就是问一问,哪个皇子当太子比较好。”

基哥摆了摆手说道。

这有区别么?

李适之一愣,不知道要怎么接话了。倒是房琯机敏一些,对基哥叉手行礼说道:“圣人真要问起来的话,颖王李璬,永王李璘等皇子,都已经实际参与政务。”

他没说什么人适合当太子,而是点明了有几位皇子已经参与政务了。至于谁合适谁不合适,那不都是天子一句话的事情么?

房琯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也是让基哥无可奈何。

他难道不知道,太子就应该从这几个皇子里面选么?但又不能说房琯说的是错的!

“右相心中就没有什么合适人选么?”

基哥看着李适之询问道,语气已经变得严厉起来。

“回圣人,太子乃是国本,微臣的建议是,只要太子无大错,那便暂时不动。

太子若是有错,再议废立之事也不迟。”

李适之不急不缓的说道。

他这话显然有维护李琩的意思,或者说李适之希望维护的是朝局稳定,不希望再生波折。

可是他显然没猜到基哥的心思。

“右相啊,李琩现在正在华山,天天在祭祀的大殿中,默不作声的咒骂朕,就算是这样,朕也拿他没办法么?”

基哥赤红着眼睛盯着李适之问道!已经在暴怒的边缘了!

李适之无言以对。

因为这种事情,完全就是天子认为有那就是有,天子认为没有那就是没有,反正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李琩在华山脚下的三清殿内为圣人祈福,他心中到底是在祝福还是在诅咒,那谁知道呢?

基哥这个理由,简直是阴谋论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圣人,要是这么说的话,每个皇子给您请安的时候,心中也可能是在咒骂圣人,谁又敢说他心中所想一定是好事呢?

圣人,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好人啊!”

李适之直接跪下,给基哥磕头请求道。

房琯见状,也一同跪下请求。

真要让基哥以“太子祈福时诅咒圣人”的理由拿下太子李琩,那后世史书上,他们这两位宰相的名声,一定会变得臭不可闻。

因为按这个标准,整个大唐官场,就没有一个是称职的官员了。

汉武帝时就有酷吏发明了“腹诽之罪”,也就是嘴上不说只是最起码的,心里骂也要治罪。

然后成为了被后世辛辣点评的黑暗政治名场面。

李适之和房琯,可不敢背这个黑锅。

“罢了,你们去吧,朕不想谈这个了。”

基哥长叹一声,感觉废太子的事情,似乎正面推进不下去了。

忠孝节义的绝唱:说颜真卿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篇科普的章节,因为后面还有颜真卿颜杲卿二人的剧情,所以有必要在这里说一说让颜真卿青史留名的《祭侄文稿》。

当年安禄山包藏祸心,起兵反唐,颜真卿的哥哥颜杲卿一家镇守常山(今石家庄正定县),最终常山城破,侄子颜季明被斩首,颜杲卿一家三十余口人最终都被叛军杀害,准确地来说是被虐杀。

城破以后,颜杲卿誓死不肯低头,被叛军割去舌头依然吼声不绝,最后被肢解而死。两年以后,唐军收复失地,颜真卿才有机会托人寻得侄子的头骨,颜公当时,是对着装着侄子头骨的棺木,写下的《祭侄文稿》。

当然了,这是故事的梗概,也是故事的明面。如果只是看个热闹,那么到这里就可以了。

然而,很多时候,故事的背面,往往才是现实的残酷所在。

我举个例子,阿美的军人听官府的命令去乌克兰打毛子,结果炸断了两条腿,被装上假肢后被送回阿美。

在机场,他受到了热烈欢迎,被无数记者包围,甚至还被授予了勋章。

这个是故事的明面,如果是电影,镜头在这里完结,那么将是一个励志故事。人们会脑补后续,“英雄”的余生将过得幸福美满。

但是,在上完新闻后,极有可能就没人再记得他了。他的勋章也很可能只是道具,拍完照要收走的。

回家后“英雄”没有失业救济,没有保险金,老婆知道他双腿瘸了以后,跟人跑了,房子因为交不起税而被物业收走。

只是那时候,已经没人去关心他发生了什么,等待他的,要么流浪街头,要么饮弹自尽。

这个就是故事的背面。

所以,故事的背后的故事,是值得看一看的。它往往更冷漠,更残酷,更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