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男人无所谓忠诚(第3/4页)

“西北兵马杀入长安,必定动摇社稷,甚至会不如当年东汉董卓!圣人心里或许是舒服了,可天下人还要过日子啊!

无论谁赢谁输,官军都将死伤惨重无力再战,河北贼军都是受益者,到时候……局面可就无法收拾了!

河北贼军入长安、洛阳,那岂不是国将不国?”

李萼面色虽然还算平静,但语气里却充满了痛惜之情。

“李先生与某说这些做什么呢?”

安重璋哀叹道。

“只要安将军在河东兵变,掌控太原城。

那么没了太原的粮秣供给,晋州官军将不战自乱。

那位圣人哪怕再想作妖,也没人陪着他瞎胡闹了。

河东事了,天下便只有长安天子,内讧也将停止。

集中勤王之军,慢慢收拾残局,十年之内,未必不能扫平天下。

安将军,如今天下大势,可谓是操持于您一人之手啊!

您不站出来,谁还能站出来呢?”

李萼有些激动的说道,终于不像是之前那样面容肃然了。

兵变!

安重璋脑子里反复回荡着这个关键词,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赤水军可是大唐开国便有的老功勋部队,你说兵变就兵变?

“想要在太原兵变,谈何容易啊。”

安重璋长叹一声,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李萼见他想吃鱼又怕腥,眯着眼睛说道:“河东兵变看似困难,实则轻而易举。压制河东三军者,王忠嗣也。除掉王忠嗣,安将军便可以一呼百应了。难道如今太原城内没有种种流言蜚语么?王忠嗣听那位圣人的,河东诸军可未必会听。”

听到这话,安重璋顿时一愣,随即无言以对。该说的话李萼都说完了,他无话可说。

安重璋就知道那些高官厚禄,封侯拜相的巨大利益,肯定是要做一些“大事”,而且是永远不能回头的那种。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阁下巧舌如簧,安某真是佩服啊。”

安重璋忍不住摇头叹息道。

他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但很多时候,在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其实不拒绝,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了。

李萼见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对着安重璋躬身一礼,随即走出营帐,很快便出了大营,消失在夜色之中。

等李萼走后,安重璋从袖口里摸出一枚从西亚那边流传过来,早已忘记是什么国家的金币,放在手掌上把玩。

这种金币有点厚度,正面画着马,背面写着不认识的字符。

安重璋反复的揉搓硬币,心中暗暗祈祷:如果抛了三次,有两次是“字”,那便动手。

然后抛了三次,两次是“画”,一次是“字”。

他有些不甘心,继续在心中暗暗祈祷:如果抛了五次,有三次是“字”,那便动手。

然后又抛了两次,各出现了一次“字”“画”。

跟之前的结果累加,依旧是三次“画”,两次“字”。

不是他心中祈祷的结果。

他气得双目圆睁,如同输红眼的赌徒一般反复抛掷,一连抛了五六次,才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此时的安重璋,已经被自己,或者说那些虚无缥缈的“气运”,给气得全身颤抖,喘着粗气,那张国字脸都狰狞起来了。

他瞥了一眼油灯下那个用绢帛包着的包裹,眼中忽然寒光闪过,心中已经默默的作出了决定。

晚唐五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暗时代”

近些年随着考古的深入,越来越多中晚唐和五代十国的文物、石碑、墓志出土,也逐渐翻出了一些东西,有些甚至颠覆了史书记载,也为很多人正了名。

这段时间的社会动荡,其实跟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那种社会动荡,有着本质的区别。

东汉末年那会,乱是从社会底层开始的,而且真正乱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呈现“区块化稳定”状态。

对于社会整体政治经济结构的改变也不大,如果只看结果的话,那就是大大加速了门阀世家掌权的进度。

西晋的闪崩不是偶然的,是社会革新不够的必然产物,所以开国即有暮气。

但自中唐开始,到五代十国的后周灭亡这段时间。唐宋之交的动荡是从上层开始的,也就是安史之乱引爆的。社会底层的动荡,更多的可以称之为“变革”。

是一种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总结了一下,大体上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中唐以前,是士族地主的大庄园经济占支配地位,而中唐之后,则是逐渐以庶族地主的庄田经济占支配地位。

后者的复杂程度,呃,怎么说呢,要是单看宋代,可谓是集古今之大成,各种歪招毒招奇招妙招都用上了,无所不为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