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一个很坏很坏的人(第2/3页)

方重勇面色为难说道。

元载立刻心领神会,他不动声色压低声音说道:“请官家放心,干坏事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天道报应不爽。”

“唉,但愿如此吧。”

方重勇叹了口气,似乎是有些意兴阑珊的样子。

“官家,李璬子嗣众多,这些人该如何处置呢?”

元载小声问道。

“真的有很多吗?这种事情为什么本官不知道?”

方重勇面露不悦之色反问道。

“哦哦,对对对,是下官失言了,失言了。”

元载后背全是冷汗,吓得手脚冰凉。

“你这一趟也辛苦了,回家好好休息几天吧。大军不久后就要开拔,你准备一下。”

方重勇收起脸上的冷漠,温言劝慰道。

元载这才感觉如释重负,拜谢而去。如今方重勇威严日重,即便是不发脾气,也会令亲信们不敢越轨造次。

一个人的身份与权力提高之后,他在身边人心中的地位与分量也变得不一样,此乃人之常情。

等元载走后,方重勇这才给自己倒了一杯酒,随后一饮而尽!

李璬必须死,包括他的儿子孙子,也都必须死。当然了,妻女可以活下来。这就是失败者所必须付出的最低代价。

统一天下不是在过家家,会有很多人死去,过程也不是温情脉脉,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这都是改革与统一,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方重勇随手拿起一份压在镇纸上的文案,那是枢密院收集的,关于河东地区的情报。

李抱玉等人,似乎准备起兵讨伐李宝臣,收复长安,还于帝都。频频调兵,有出兵蒲州的迹象。

这些年河东兵精粮足,军事实力已经不在李宝臣之下。

起于河东,终于长安,然后以关中为依托,横扫天下。这踏马不就是大唐的起家之路嘛!

世界上有种东西,叫“成功经验”。这种东西在之后的时间里,会被其他人当做“路径依赖”来使用。

以前成功过的,现在再做,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小。

所以那些割据势力,一个两个的都往长安跑。不跑不行,因为往其他地方走,没有前人验证过,或者走过那个路,但是挂了。

只有从河东到关中的路线,是被李渊与李二父子验证过的,可行的。

这是太宗认证,在大唐这个时代,谁都要服气!

所以当初很多人认为方清选择汴州就是傻缺,当时明明是有机会染指河东的,虽然有那么亿点点困难。

“李抱玉他们终于忍不住了。”

方重勇冷笑了一声,自言自语道。

不过他暂时还伸不出手到河东,因为河北的资源还没有整合好。

要动手,那起码也是三年后的事情了,饭要一口口的吃,目前掠地的节奏很稳健,官府的统治也在逐渐铺开,逐步推行新政策。

更多的地盘,没法消化,只是纸面上好看而已。

方重勇压下心中的冲动,脑子冷静了下来。

汴州朝廷的实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资源整合得好。北汴州南扬州,通过一条运河,连贯了河北与江南,实现了物流的低成本化。

这就是将治下的地盘有效整合起来了,无论是调兵还是运粮,都是按天算日期,而不是如当年在长安那样按“十日”来计算。

李抱玉要取长安,那就让他去取吧。

方重勇暗想,他站起身,看着挂在书房墙上的那张巨幅地图,有好几个地方都画着圈:

襄阳、太原、长安、广州、凉州。

好多地方。

……

这年春天,天子李琦发讨逆檄文,讨伐荆襄李璬。一时间大量漕船从汴州开往扬州,其中不乏粮秣与军械。

看起来,汴州军是要走最顺的一条路,也就是从扬州出发,沿着长江,水军一路攻打长江沿岸的城池,最后攻打荆襄重镇江陵。

以此为桥头堡,尝试进攻襄阳。

从目前两军实力对比来看,汴州军攻克江陵问题不大。但攻打襄阳,似乎还差口气,很难一蹴而就。

这些动向,都已经传到了颜真卿耳中,只是他压根就顾不上扬州的动静,洪州的荆襄军水军,士气低落,困守豫章,几乎在崩盘的边缘。

情况比李璬当初介绍的,要差太多了!

这天,颜真卿陪同梁崇义刚刚巡视完城防,李璬身边的亲信宦官白志贞就前来传旨了。

只是,圣旨的内容,让颜真卿等人大跌眼镜。

“陛下真的要放弃豫章?”

颜真卿瞪大双眼,死死盯着白志贞询问道。他不敢相信,豫章这么重要,李璬居然说放弃就放弃。

打仗是好玩的事情么,还能朝令夕改?

一旁的梁崇义倒是没说话,只是面色有些古怪,毫无震惊之色,似乎早就料到了有此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