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2/3页)
再加上吐蕃在河西完全没有根基,若是失败,则会死无葬身之地!
故而官家诱敌的办法不可能管用,被逼到墙角的吐蕃人,势必众志成城。
他们军中将士抱团,我军又怎么可能获胜呢?”
韩滉说出了吐蕃人不好打的一个关键原因:汴州军把吐蕃人逼得太狠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不置可否,不过心中却是觉得韩滉的话不无道理。别的不说,现在吐蕃赞普要搞达扎路恭,后者在前线肯定是谨小慎微的。吐蕃人谨慎,汴州军想赢就很难。
不得不说,韩滉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你继续说!”
方重勇面色淡然吩咐道。
“官家,说完了吐蕃人,再说我军。
如今,军中将士,自上而下,都期盼着打赢这一战之后,回汴州加官进爵。
众人心中焦躁得很,又怕自己死得不值得。故而我军看似士气高昂,实则浮躁不肯用命。
此消彼长之下,想赢吐蕃人很难。当然了,官家指挥若定,用兵如神,我军大概是不会输的,只是想赢很难。”
韩滉给自己叠了一层甲,生怕方重勇拿他的人头祭旗,给他安插一个“动摇军心”的罪名。
“今日之言,若不是本官在听,你脑袋必定要搬家。”
方重勇哈哈笑道,摆了摆手,示意韩滉不必紧张。这位前任宰相之子,说完话以后额头上满是冷汗,也不知道是因为帐篷里太热,还是平日里就喜欢出汗。
“卑职已经说完了,请官家明鉴。”
韩滉又叉手行了一礼,随即闭口不言了。
方重勇站起身,在军帐内踱步,良久之后长叹一声说道:“军中将士,如今都盼着加官进爵,你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那可不是么!
方重勇刚刚细细揣摩了一番,发现韩滉之言,可谓一针见血。
推己及人,他把自己想象成军中一个管着百八十人的营主,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譬如说他是那个谁谁谁,当初便是跟着方官家起兵,历经血战。很多人倒下了,但是这个人没有,一步步往上升。
现在好不容易盼出头了,只要打赢这一战回汴州,方官家就会登基**,军中老兄弟,起码是每个人自动升一级!
这时候要和吐蕃人拼命了,那个谁干嘛要冲最前面呢?死了多不值得啊!
“不错,是本官疏忽了。只是事已至此,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方重勇看向韩滉询问道。
考验人才的时刻到了!
只会指出问题的人,那就是长舌妇,叫霍乱军心。
唯有指出问题还能处理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迅速得到提拔。
韩滉抱住大聪明的大腿,也要进言献策,显然不可能专门为了挑个刺而来。
韩滉吞了口唾沫,稳定了一下心神说道:“官家,如今已经不可胜,不如大张旗鼓退回兰州,稍作修整后,再反戈一击!”
嗯?
听到这话方重勇愣住了,随即他也不做声,只是在军帐内来回走动,似乎是在权衡利弊。
“官家,吐蕃人现在就是憋着一口气,我们压得越狠,他们就会越发抱团,除了拼人命外,别无他法。
回纥大军绕路奇袭,都不能胜,便是这个道理。吐蕃军孤悬河西,背水一战,自然是无往不利。
然而一旦我们退却,吐蕃人的这口气就散了。到时候他们可以从容退回鄯州,甚至春季以后可以走雪山返回国内。
选择一旦变多,再想凝聚士气,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我军退到兰州修整,则是可以整军备战,挑选勇士,从国内调遣精兵,再让那些无战心或者受伤的士卒返回汴州。
这又是此消彼长。
再有,回纥人的奇袭之路,我们未尝不能再走一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吐蕃此前在瓜州大胜回纥,对此地一定不会严加防范。
拳头收回去再打出来,更有力。我们也未必一定要和吐蕃人在防守严密的凉州死磕啊,从瓜州进入河西,亦是可取。”
韩滉继续建议道。
他没有说什么“十胜十败”,但是却把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都分析了一番。
此前包括现在,吐蕃军的主力都在凉州,而且整个防御体系十分完善。在这里跟吐蕃人硬碰硬,不可取。
回纥人虽然败了,但是他们的思路没有错,只是执行力太差,破城之后只顾着劫掠,不败才是怪事。
有回纥人试水,麻痹了吐蕃,这一招不妨再用一次。
方重勇若有所思的看了韩滉一眼。
这确实是一个人才,甚至可以说是大才。只不过因为人脉的原因,没有受到重用。选拔人才,确实很必要,人才只会不够用,远远谈不上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