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一些事情还需要办。”夏娘看了一眼来人, 并不意外,随手指了指角落的椅子:“坐吧。”便拐过头,继续收拾东西了。

看着灯光下她单薄的身形, 元州眼眶有些红, 嘴巴张了张,艰难地开口问道:“这么些年,你……”

“我很好。”夏娘没有抬头, 她从柜子里掏出几张银票,利落地塞进包裹里, 把挂在墙上的刀取下来, 检查了一下,便也同样塞进了包裹里。

“你阿爹、大哥还好吗?”夏娘低着头将捆好的包裹放在枕头边,然后拍了拍袖子上沾到的浮灰, 这才转过身来, 面对着元州。

“还、还好。”元州想了想, 从袖子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夏娘:“这是阿爹和大哥的来信, 今日刚到的……你要看一看吗?”

夏娘没有去接,她摇了摇头,神色淡淡的:“好就可以了。”

元州看她这模样, 顿了一下,只好讪讪地收回了信。

他想,若是真的惦念家里人, 夏娘早就回到燕国公府了。她隐姓埋名二十多年, 生活在偏僻的小乡村,燕国公府谁都不知道她还活着,想来她是不想深入了解过往之人现在的生活的。

那日他深陷地牢, 夏娘拼着九死一生过去救他,他还以为夏娘想认他,但后来回到候庄,却发现夏娘并没有那个意思。日常除了给他诊病治病,夏娘从不多说一句话,元州每次想开口说些什么,都被夏娘冷淡处理……他本也不抱希望了,但夏娘却认了小弟做干双儿。

元州想,夏娘对故人还是有深入交往的想法的,可能只是因为和燕国公府昔年存在龃龉,暂时接受不了他们这些长在燕国公府的,原本他也没想再试探着接近夏娘,但今晚上夏娘言笑晏晏,他心里突突跳,总觉得夏娘态度不对劲,过来一看,她果不其然是要走了。

“你若不喜我待在这里,我可以离开。”元州有些难受:“你不用这样……”

夏娘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既惊讶又有些失笑:“不是因为你。”

想了想,她搬了把椅子,在元州对面坐下,一副愿意长谈的模样。

元州虽然欣喜她态度有所改变,但看她神色以及听她话中意味,就知道她还是要走,忍不住道:“那你能不能不走……”

夏娘看着他,半晌,摇了摇头,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似感慨似惘然:“我最后一次见你,你才六七岁模样,没想到一转眼就二十多年过去了,你也长得这般高大了。”

云焱若是还活着,想必会非常骄傲有这么一个俊朗的儿子。

夏娘想到故人,难免有些感性,态度也温和了不少。

元州却是一愣,惊讶道:“东宫大火后,你回过燕国公府?”

兴隆三十二年东宫大火,太子妃褚熙及其女官、宫女、侍卫全员葬身火海。元州那个时候才两三岁,他自是不记得元月这个做东宫女官的堂姑姑。他是来封地之前,才被阿爹告知,当年葬身火海的堂姑姑可能还活着。他后来又打听了一下,知道这个堂姑姑“死前”和他阿爹闹了矛盾,不欢而散,他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猜到可能是对他阿爹不满,所以堂姑姑就算从东宫大火里逃生出来,也没通知燕国公府一众人,也没再回燕国公府。

只是没想到,堂姑姑竟然回过燕国公府?

元州算了一下时间,眼睛微微睁大:“我阿娘……”

“你阿娘临死前,我见过她最后一面。”几十年过去了,想起当日情景,夏娘冷硬无比的心还是忍不住产生触动,她避开元州目光,站起身来,走向窗前,抬头看向天空明月,才道:“那晚是大年初一,你二叔元英和褚三战死北地的消息还未传至京城,我连夜赶到京城,想最后一次给燕国公府提个醒,谁知进了燕国公府,瞧过你们兄弟俩后,到你阿娘处,却发现她刚生产过,产房外一片混乱。”

那夜燕国公被皇上叫进宫里,君臣两个待在御书房里,一个坐立难安,一个欣喜若狂,都在等着下人来报燕国公夫人生产的消息。

“燕国公府那晚被禁军重重包围,你如何进得燕国公府?”元州那个时候六七岁,他大哥八/九岁,对当时的紧张气氛记忆犹新。因为除夕夜阿娘突然发动,他们兄弟俩就没守岁,一直守在阿娘的小院外,后来天太冷,夜也深了,他们却还是紧张的睡不着,丫鬟们就给他们兄弟俩喂了些安神的东西,还告诉他们第二日起来就能看到小弟和阿娘了,他们才乖乖地去睡了。

他提出异议,只是疑惑,不是怀疑夏娘。

其实他至今都没明白他小弟是怎么在众人眼皮子底下被人偷走的,问他阿爹,他阿爹却是一副不想提起的模样,他一直以为是阿爹不愿回想伤心事,毕竟阿娘生产、小弟失踪的时候,阿爹都不在身边,但听夏娘这么一说,他怀疑有什么事情是他年少忽略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