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第3/5页)
“人命关天之事……”高溪咬牙:“若是叫我知道是哪个孙子在后面搞鬼,老子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行了!”高晨拍了拍他的胳膊,示意他差不多行了,看向夏枢:“王妃,不知我等何时出发?”
夏枢看向顾达和红雪:“你二人可还需要休养一段时日?”
顾达和红雪对视一眼,双双拱手道:“我二人可以随时出发。”
夏枢点了点头,看向他四人:“好,那今明两日准备,后日卯时出发。”
……
高晨、高溪得了令很快就离开了。
夏枢把顾达和红雪留下。
“王爷先前为大理寺少卿之时,办事公正严明,铁面无私,因此得罪了不少纨绔宵小,在京中的名声就不太好。”夏枢道:“你二人在京中多时,想也听到过许多谣言风语。”
“确实如此。”顾达和红雪对视了一眼,不知王妃为何会说起这个。
京中年轻一代的官员中,王爷的名声最响,因为他身份未揭开之前,是淮阳侯府嫡长子,身份高贵,虽然眼盲,但年纪轻轻就已是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实权在握,据说他还深受皇上喜爱,被皇上带在身边亲自教养了三年,在京中可谓是风头无两。但同时,他的名声也最臭。京城大街小巷都传遍了他是个残暴不仁、冷酷嗜血之人,不尊帝王,不孝父母,殴打妻子,恐吓同僚,吓哭幼童……一个男人所能有的恶臭名声,他都有。
顾达进京求助时,有打听过京中官员的名声,第一个便把王爷给排除了,哪能想到,兜兜转转,旁人要么袖手旁观要么冷言讽语,最后是这个名声最不好的男人出手相助。
所以顾达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他拿不准夏枢的意思:“王妃这是……”
“筹措财物,无外乎国库拨款和朝堂、民间捐赠。”夏枢道:“王爷先前虽自动请缨救助定南郡百姓,但藩王身份尴尬,不得插手封地以外郡县之事。所以,他就做了两手准备,若是皇上同意他的请缨,那收到圣旨之后,就立即出发去定南郡。若皇上不同意,他就率先捐上万两银子为定南郡救急。只是王爷名声那么恶,这万两银子捐赠之后,都再没声息。六福总管来宣旨时,带着声势浩大的皇家仪卫,但王爷先前捐赠的银子却没个影子。”
红雪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银子被人截留了?”
哪有不管定南郡死活,还截留王爷给定南郡捐赠的银钱的道理?王爷和王妃明明那么穷,那万两银子说不得是他们怎么从牙缝中省出来的……
这也太过分了!
夏枢点了点头,说道:“本来我以为王爷凶名在外,应该没人敢下手,哪想到定南郡情况危急,还会出现此种情况。现在王爷在定南郡处境艰难、生死未卜,想来也没人会怕他,恶名不但没用,说不得有人还敢借着王爷的恶名,阻挠你们筹措财物。再者,别说你们受阻挠筹不到财物,就算你们能克服重重困难筹措到财物,无论是国库拨款还是民间、朝堂捐赠,雁过拔毛,到你们手里还能有多少?”
顾达和红雪听的心里一咯噔,他们还未想到这个。
顾达沉思了一下,说道:“定南郡已封给王爷,若想筹措财物救助定南郡,恶名是万不能再存在的。”
夏枢道:“本宫正是这个意思。”
京城里褚源的名声乱七八糟的,根本不利于他们收拢人心,现在定南郡之事,正好可以用来洗刷先前的名声,同时利用名声筹措财物,解定南郡之困。
夏枢想让顾达找人散播一些有利于褚源名声的消息,同时把相关事情闹大,引导市井舆论,倒逼朝堂,但顾达却道:“王妃,学生想推迟半个月再行出发。”
夏枢倒也没有反对,想了想,问道:“你有旁的想法?”
顾达没有隐瞒,认真道:“学生想带三十名竹山书院的学子们同行。”
夏枢一愣,然后眼睛就是一亮。
自古以来,说死说活都是文人那杆笔,再没有比他们更能掌控舆论和风向的了。
“好,就按你的意思来,待得他们身子休养好那日,你们再行出发。”夏枢直接拍板。
说完,他便回到书桌旁,抽出笔架上的笔,刷刷几下在纸上写出一个地址。待墨迹干了之后,从袖袋里拿出一串钥匙并五千两银票一同交于顾达:“你们一行到了京城,就在此处住下吧。”
顾达利落收下,朝夏枢一拱手:“学生一定会不负王妃重托。”
夏枢点了点头:“本宫相信你。”
他看了一眼漏刻,说道:“已经快巳时了,你去忙吧,红雪留下。”
顾达一愣,看了看红雪,又看向夏枢:“王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