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然而任夏枢怎么追问, 两人都跟锯了嘴的葫芦一样,啥都不说。

最后见他还紧追不放,两人便打了个哈哈, 说要去洗漱一番, 然后就不顾他的拦截,拍拍屁股溜之大吉。

夏枢都给搞无语了,看着他们的背影, 气的想锤人。

不过直到进山祭祀他都没找到机会。

十月份山间的早晨浓雾弥漫,湿冷湿冷的。夏枢把事先准备好的冥衣、冥帽、冥靴一件件拿出来, 和褚源、景璟、褚洵四人一同把这些物事烧给褚家的姑姑和她的丈夫。

景璟和褚洵是第一次祭拜褚熙, 都跪下,认认真真地磕了头、上了香。

褚源全程没说话,对着爹娘的陵墓站了许久, 才转身由夏枢扶着, 离开皇陵, 返回候庄。

回到候庄后,百姓们已经在王府门口排起了见不到头的长队, 而徐寿等人也都在王府门口等着了。

看到褚源出现,所有人都是一愣,但紧接着就是欣喜若狂, 纷纷高声欢语:“王爷回来啦!”

“是刚回来的嘛?”有百姓们离着王府门口近,探着脑袋,热情询问。

“早上回来的。”夏枢扶着褚源下车, 看百姓们交头接耳、笑灼颜开, 脸上也起了笑意,招呼银月:“早上天冷,再起几个大锅, 煮上粥,让大家排队的时候喝口暖粥、热乎热乎身子。”

上一年寒衣节时,封地只有安县,且安县人口极少,百姓们家贫,恐不好过冬,王府授衣时就给封地内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们全都授了衣,且为防冬日天冷,衣物都是直接由王府安排人送到百姓家中的。

今年夏枢得封晋县,晋、安两县人口加起来足有十来万。晋县大多百姓家里不像安县当初那般穷的没衣穿,夏枢为节省开支,就给规定了,除了王府校尉之职以上的属下外,两县都选择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给授衣。

不过就算如此,光招候庄百姓们帮忙准备棉衣,也花了半个月时间。

因着人实在太多,范围也太广,王府人手有限,夏枢就让人提前发了通知,寒衣节在王府门口授衣,家中有七十岁老人的人家可安排人过来取衣。也得亏晋县、安县的路全都打通了,两县之间最远牛车路程两个时辰,最近牛车路程不到半个时辰,因此才寅时左右,大门口就排满了人。

百姓们听闻有热粥喝,立马欢呼起来:“谢谢王妃!”

今年所有人家秋季收成都不错,再加上修路有工钱,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轻松的笑容。百姓们你聊聊我家的收成,我聊聊你家的收成,再一起聊聊平安归来的王爷以及厚实保暖的棉衣,连大冷天的排着队,都不觉得冷了,只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满是喜悦和希望,因此气氛是相当的欢快。

夏枢见银月带着小丫头们以及禁军们忙的有条不紊,就朝百姓们点点头,扶着褚源,带着已经见过礼的徐寿等人进了王府。

早饭祭祀前已简单地吃了些,夏枢见景璟、褚洵眼周一圈青黑,精神头也有些蔫蔫的,进了院子之后,就道:“昨晚没休息,又连续赶了一个多月路,你们都回屋休息吧,午饭的时候我叫人唤你们。”

景璟其实有许多话想和小枢哥哥说,不过想着既已回来了,有的是时间,因此也没拒绝安排,行了个礼就去休息了。

褚洵倒是有些犹豫,看着褚源,眼神恳求:“大哥……”

“你陪你大嫂说一会儿话。”褚源满足了他的心愿。

褚洵一改没精神头的模样,立马眉开眼笑,大声道:“谢谢大哥!”

夏枢本想叫褚源休息的,但还未说话,褚源就拍了拍他的手,低声道:“他代我陪你一会儿。”然后转头“看”向侧后方的徐寿等人:“你们来书房一趟。”

徐寿等人一愣,夏枢也是一愣。不过徐寿等人很快就回过神来,立马眼神热切、神情激动道:“是,王爷!”

夏枢把褚源扶进书房后,想着红棉也是一夜没睡,就叫她回去休息,然后找了个小丫头过来待在书房里,帮着端茶倒水。

他则关上书房门,披着披风、抱着手炉在书房正对面的亭子里坐下了。一边打量着书房门,一边寻思着褚源怎么对徐寿等人的存在丝毫不惊讶。

“大嫂,你身子好些了吗?”褚洵抿了抿唇,在夏枢腿脚边半蹲下,抬眼关心地看着他。

再过几日褚洵就要过十八岁生辰,不过一年多没细看,他已经长得高了夏枢一个多头,身材也强壮了许多,有些魁梧的模样了,仅蹲下来就是一大坨,颇具存在感。

夏枢想着两年多以前,这货的身板还和自己差不多,顶多是高了几个指节,一副谁都能欺负他的弱鸡模样,哪成想他这么能长,现在光块头都看着有些不好惹。想到自己来到安县之后就没怎么长过个儿,心里有些眼热,又不由得有些嫉妒,踢了他一脚:“好着呢,别蹲跟前了,怪挡视线的,坐这里。”他伸手拍了拍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