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3/5页)
“所以,我在你们不营业的时间,在你们蔬菜供不应求的时候,卖你们没有的蘑菇,我怎么抢你们生意了?”
“你是老百姓,卖个菜不容易。他们也不是出来享福的,买个菜就容易吗?怎么就不能在人家买不够的情况下,我卖点别的给他们填补点呢?”
“对,你说我占了你们的地,我瞧着不少楼下小饭店和小吃摊的摊主,人家在你们这里点了菜,饭不够了,你那里没有,难不成就不能出去买点吃?国营大饭店都可以自带干粮吧。”
周渔这套说辞是一气呵成。
对方哪里想到她还能讲出这么多道理,可你说没道理吧,那肯定有道理的,人家就是没有损害吴县的利益啊。可你说有道理吧,他们又觉得自己家的地盘被人用了,不舒服。
但肉眼可见的,对方神色没那么凶悍了,一直没说话的老板娘黄敏声音也缓和了许多,“行吧,这次是我们没问清楚,可……”她也为难,“也不能开这个头,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抢,别人不会像你考虑这么多的。”
“都一窝蜂来了,我们想赶也赶不出去了。算了,你反正就住到明天,那就住吧,我们再想办法。”
张继东提心的心终于又落下了,都松了口气,这应该没事了吧。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默契,大概是这一会儿让周渔弄得跟过山车一样,心脏乱跳了好几次,张继东和卓翼他们分工从未这么明确过。
卓翼和左军去善后,跟老板娘们说点好话,张继东扭头催着周渔他们先进屋。
周渔瞧了瞧老板娘他们,叹了口气,其实她还想说点什么。
——接受和不接受,给外来客的感觉是很不同的,偏偏这种事情,都是民众自发行为,是很难被管理者察觉到的,别因为这个,错失了这么好的发展势头。
但显然,这会儿不是时候,而且跟他们说也未必能听得进去。
周渔想想,还是写封信给那位顾县长吧,既然他有这么大的本事将小小的吴县三年发展成这个样子,那么他应该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的人。
张继东瞧着周渔没动,背上的冷汗哗啦一下子就出来了:姑奶奶,好不容易没事了,你可别再揽事了。
幸好,周渔扭头进屋去了。
张继东只觉得后背凉飕飕,一摸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出了那么多汗,现在湿的透透的,不过他这会儿并没有走的意思,反而也跟着进了屋——周渔这丫头可太让人意外了,虽然提心吊胆,但也反映出了周渔的不一般,他没见过这么敢作敢为敢说的人,这份胆量这份口才,让人佩服!
他关上了门,可跟在外面不是一个态度,外面他是劝和,关上门他直接将大拇指竖了起来:“周同志,你怎么就敢呢?!”
卓翼和左军也是很意外,周渔能折腾他们知道,否则怎么可能短短两个月,就弄起了这么大的摊子,还跟到了吴县。
可是,他们这是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周渔的性格——不惊不惧不怕不退。
别说卓翼了,就连左军都有点替周渔打抱不平了,多好的姑娘,怎么就让退学了,这南河农业大学还真没眼光!
倒是楼下,公安终于赶了来,不过瞧着一切都恢复了正常,都松了口气。
旁边还有两个人,其中一个问:“解决了,那咱还上去吗?”
顾承耕回想着周渔刚刚欲言又止的表情,和最终的无奈一叹,点点头说:“去看看。”
屋子里,张继东他们将周渔好一顿夸奖,这群人想要夸人可是太会了,连老梅树下八卦第一人张小翠都自叹不如,眼睛不由眯起来,嘴巴不由上挑——来的时候老村长可说了,周渔就是梅树村的希望,如今希望被夸了,她当然也高兴。
正聊得火热,张继东已经定了,“等着开了春我就去梅树村拜访,看看你们的蘑菇大棚。”
周渔也想有稳定客户,更何况,张继东这人讲道义,他明明已经下楼了,却跟了上来,人真不错,可交!
周渔点头:“那我就等你了。要是不来,我就去油田找你去。”
这话惹得张继东哈哈大笑,“怎么可能,放心吧!”
就这时,门被敲响了,张继东一边说着一边开门:“肯定是张怀,这家伙去找公安去了,八成回来得蒙了,怎么就没事了?!”
他是个风趣的人,说话语调夸张,形体还配合,周渔他们都忍不住跟着笑,周渔也要好好谢谢张怀,还得谢谢那些没有走开帮忙撑场子的人。
没想到门一开,张继东来了句:“你找谁?”
这不是张怀?周渔探头往外看,就瞧见了个穿着衬衫的男同志,二十七八岁的样子,风尘仆仆,好像是从哪里赶来的,这会儿笑着介绍自己:“你好,我是吴县县长顾承耕。”